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0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59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74篇 |
内科学 | 176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6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10篇 |
综合类 | 488篇 |
预防医学 | 163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18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1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双歧杆菌的细胞壁成分能有效的激活免疫细胞,促使这些效应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并对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我室提取的双歧杆菌DNA观察了其对小鼠J774A.1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收集厌氧培养的双歧杆菌(菌种由山东省防疫站提供),加入溶菌酶(1mgm1)与10%SDS(终浓度为1%)裂解菌体,饱和酚抽提去除菌体蛋白,透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取的双歧杆菌DNAA260/A280为1.823,经薄板层析证实所制备的双歧杆菌DNA中无脂多糖存在,经HpaⅡ酶酶切证实所制备的双歧杆菌DNA具有一定的非甲基化CpG基序,冷冻干燥后备用… 相似文献
73.
重组BCG疫苗和结核杆菌HSP65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组BCG(recombinantBCG ,rBCG)疫苗和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6 5DNA疫苗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评价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用rBCG疫苗和HSP6 5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 ,免疫 8周时 ,采血、取腹腔巨噬细胞和脾脏进行实验。以NO释放量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以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SI)反映细胞增殖能力 ,以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IL 2和IFN γ的含量。结果 rBCG疫苗以 10 6CFU/鼠的剂量经皮下免疫小鼠后 ,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BCG组和HSP6 5DNA疫苗组 (P <0 .0 5 ) ;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 (NO)的含量和血清IL 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FN γ的含量明显高于HSP6 5DNA疫苗组 (P <0 .0 5 ) ;其余测定参数均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而HSP6 5DNA疫苗以 5 0 μg/鼠的剂量经肌注免疫小鼠后 ,其血清IL 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FN γ的含量明显低于rBCG组 (P <0 .0 5 ) ;其余测定参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 ,rBCG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反应。HSP6 5DNA疫苗亦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但其反应强度似乎不 相似文献
74.
观察汉族人群肝脂肪酶(HL)基因2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及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技术检测HL基因rs 12462668和rs10426971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O、TG、HDL-C、LDL-C、载脂蛋白Al( ApoAl)及... 相似文献
75.
FasL、B7-1联合基因修饰的胃癌细胞诱导抗胃癌主动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FasL、B7-1联合基因转移是否具有协同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采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FasL、B7-1基因导入人胃癌细胞SGC-7901,G418阳性克隆筛选,流式细胞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FasL和B7-1的表达,并且通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将携带 FasL和 B7-1基因的胃癌细胞(命名为 SGC-7901/FB-11)接种于 C57BL/6小鼠背部皮下,观测其致瘤性能;SGC-7901/FB-11致敏的小鼠对野生型瘤细胞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用SGC-7901和 SGC-7901/FB-11细胞分别经腹腔免疫小鼠,得到腹腔浸润淋巴细胞及致敏脾细胞,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实验。结果 FasL和B7-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获得高表达并可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双基因转染的胃癌细胞的致瘤性明显下降;SGC-7901/FB-11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SGC-7901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SGC-7901诱导的CTL对相同靶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SGC-7901/FB-11诱导的 CTL对 SGC-7901/FB-11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野生型 SGC-7901的杀伤率(P<0.05)。结论 FasL促进胃癌细胞凋亡,B7-1促进抗胃癌CTL的增殖、活化,在效应阶段两基因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福建省北部地区政和县儿童牙弓宽度,为研究当地儿童牙弓宽度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选取福建省建瓯市政和县3~9岁儿童321名,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及分规对其上下颌模型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弓宽度在多数年龄组、分段中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除下颌第一恒磨牙间牙弓宽度之外,各段牙弓宽度>7~9岁组均显著大于>5~7岁组。而各段牙弓宽度>5~7岁组与3~5岁组相比,除上颌乳尖牙间牙弓宽度>5~7岁组显著大于3~5岁组,其余各段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7~9岁是牙弓宽度显著增长的年龄段,其原因可能与恒切牙的萌出有关。 相似文献
77.
刘朝兵张松林胡旭穆宝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5):1018-1019
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kommerell's憩室是较为少见的畸形,发生主动脉夹层则更为罕见,文献中鲜有大宗病例报道。2014年本院收治1例在上述畸形基础上发展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8.
腹腔镜手术从一出现就以其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而受到普遍关注,并迅速在各专科领域普及和发展,日趋成熟,渐成为外科手术的主流。如今传统的多孔腹腔镜手术正在向单孔过渡,同时经自然腔道的“无孔”手术也在研究当中,机器人的应用更为繁荣腹腔镜手术锦上添花。本文回顾分析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在腹腔镜手术领域出现的两大创新:单孔腹腔镜手术(1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和机器人辅助的单孔腹腔镜手术(robotic—assisted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surgery,R—I。ESS)做一综述探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采用组织外扩张技术进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前,佩戴组织外Brava扩张器1个月,每天佩戴8 h,以增加乳房组织容积并改善血供.重复扩张与脂肪注射移植2~3次.结果 自2010年l~10月,采用组织外扩张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26例,获得良好隆乳效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未发现结节、硬块及囊肿等并发症.结论 以组织外扩张进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可以有效地增大乳房受区的容积及血管化程度,因而可以增加乳房内注射的脂肪量并提高脂肪的存活率,是一项提高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效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0.
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2004年,Gotfried[1]提出了股骨转子外侧壁这一概念,其认为外侧壁的完整性对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Palm等[2]发现,术中医源性损伤外侧壁是术后内固定失效需再次进行翻修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报道,术中外侧壁骨折的发生率为21%[3]。股骨转子外侧壁具有支撑、阻挡及抗旋转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