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18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经鼻内镜手术后嗅觉障碍的转归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TT标准嗅觉测试法对77例(134侧)CRS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125侧)CRS患者完成了随访。鼻内镜手术前104侧(83.2%)存在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嗅觉障碍分别减少至84侧(67.2%)、82侧(65.6%)和84侧(67.2%)。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的嗅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而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嗅阈无显著差异(P0.05)。至术后6个月随访结束时,嗅觉恢复正常20侧(19.2%)、好转53侧(51.0%)、不变29侧(27.9%)、加重2侧(1.9%),总改善率为70.2%。其中,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嗅觉恢复最好,改善率80.0%(28/35);伴鼻息肉但未累及嗅裂者次之,改善率73.3%(33/45);嗅裂息肉患者的嗅觉恢复较差,改善率50.0%(12/24)。CRS不伴鼻息肉与息肉未累及嗅裂者进行比较,术后嗅觉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者分别与嗅裂息肉患者进行比较,术后嗅觉恢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对CRS患者的嗅觉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在手术彻底清除炎性病变、解除嗅裂阻塞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嗅区嗅黏膜的保护;同时,规范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定期随访也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检测慢性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s,SEs)A、B、C型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探讨SEs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3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ImmunoCAP100E系统检测血清SEA、SEB和SEC特异性IgE水平,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结果 CRSsNP和CRSwNP患者的血清SEB特异性IgE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SEA和SEC特异性IgE水平未见明显升高(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产生的肠毒素B(SEB)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73.
变应性鼻-鼻窦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鼻窦炎(allergic-sinusitis,ARS)临床并不少见,文献报道约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总数的36.9%~66.7%[1].本文通过对85例ARS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74.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的2008年全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专题学术会议于2008年9月21日-24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到会代表近400人.  相似文献   
275.
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鼻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至少持续12周,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2%-16%。CRS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有时为免疫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所致,也可见混合因素。  相似文献   
27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能抑制病理性免疫反应,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平衡。CD4+CD25+Treg主要由两类细胞亚群组成,一类是胸腺来源的自然Treg,另一类是在外周由幼稚T细胞分化而来的诱导性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p3是CD4+CD25+Treg的特异性标志,在其发生及功能发挥中起关键作用。同时,CD4+CD25+Treg的扩增和激活也受到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等多种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控制。目前研究认为,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等鼻部炎性疾病与CD4+CD25+Treg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7.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motherapy)是指通过使用逐渐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疫苗),减轻由暴露于该过敏原而引发的症状,从而使患者达到临床耐受乃至免疫耐受的目的,是目前惟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疗法"[1-2].  相似文献   
278.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雷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4):238-238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部分国家(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率达40%,并呈继续上升趋势[1].AR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日常生活带来功能上、情感上和社会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79.
PLIF手术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比较几种形式的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63例患者根据融合方式分成A (椎弓根固定 后外侧植骨)、B (椎弓根固定 后路椎体间自体植骨)、C (椎弓根固定 后路椎体间融合 Cage) 三组, 使用ODI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 使用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 使用SUK标准对术前术后的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进行融合的评估。结果: 三组病例42例获得随访, 随访1~2年。B、C两组在腰椎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A组, C组在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方面均优于A、B两组。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8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于门诊患者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比例构成,分析疫情期间与非疫情期间AR患者就诊人数的变化,讨论居家以及佩戴口罩对于AR发病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每年3月、4月和5月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总数,以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的患者数量,分析鼻炎患者人次占门诊患者总数的比例构成,并进一步分层分析AR患者中不同性别、年龄的发病差异。 结果 2020年疫情期间3月、4月和5月鼻炎患者人次占门诊患者总数的比例,3月因患者较少可比性差,4月与2018年4月(P=0.028)、5月与2019年5月(P=0.001)同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同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患者总数的峰值因疫情影响有所延后。AR患者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与往年同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方面0~18岁组AR患者比例高于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9~40岁组及41~60岁组与往年同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组样本量较少,比例变化较大。2020年6月疫情平稳以后AR患者就诊人次逐步趋近甚至部分超越2017~2019年同期水平。 结论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可能因口罩密封、疫情压力、室内过敏原以及室内空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并未使AR患者占门诊患者总数的比例降低,甚至在疫情平稳后的一些月份与过去3年相比有轻微上升的趋势,提示佩戴口罩或居家隔离可能并未使AR的发病人数显著减少,但仍推荐AR患者出门时正确佩戴口罩,特别是花粉过敏者在致敏花粉播散期间外出,建议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需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并净化室内空气,以减轻AR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