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0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例1男,3岁,13.5 kg,因“睡眠打鼾2年,流涕、鼻塞2 d,突发发绀、呼吸困难1 d”入住我院PICU。既往史:出生后眼球突出明显,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无类似家族史,母孕史、生长发育史无特殊。查体:头颅呈塔尖状,前囟已闭,额弓高而窄,双眼球明显突出,眼眶浅,眼距宽,双眼睑不能闭合,双侧瞳孔等圆等大,鼻根部凹陷,上颌骨小,上唇短,下颌前突,呈反咬颌状态,口唇红润,舌体肥大(图1),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气管居中,双侧肋弓中段稍向前凸,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及痰鸣音。肝脏右肋下约1.5 cm,质软,心脏与神经系统及四肢检查未见异常。头颈部 CT(图2)示双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黏膜增厚,双侧下鼻甲明显不规则增厚,邻近气道亦较窄。双眼明显突出,眼球呈外展改变,眼环外侧软组织影稍厚,眼距较宽,双侧眼眶较平浅,鼻根部凹陷。定位像显示颅骨呈尖状改变,面颅骨发育偏窄小。双侧乳突气化不佳。考虑诊断:(1)肺炎;(2)上气道梗阻查因:喉软骨发育不良,急性喉炎并喉梗阻,气管发育畸形;(3)Crouzon综合征。  相似文献   
292.
感染性疾病仍是目前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感染性危重患儿是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1]确诊为危重患儿 ,再根据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的患儿 ,约占PICU住院患儿的88.16 %。在感染性危重患儿早期病原未明的情况下 ,治疗针对性不强 ,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致使有些患儿疗效欠佳 ,如何找到一个早期的生化指标来指导临床治疗 ,避免在病原未明确前临床治疗的盲目性 ,提高抢救成功率 ,显得非常重要。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入住本院PICU的危重患儿152例 ,其中男103例 ,女49例。年龄最小30天 ,最大12岁。根据…  相似文献   
293.
毒鼠强中毒与多器官功能损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鼠药中毒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因素并受到广泛关注[1,2 ]。其中毒鼠强以其中毒剂量小、毒性作用快、中毒后果严重为特征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据资料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 1 0万例发生急性中毒 ,其中鼠药约有 5~ 7万例 ;全国 1 0省市 1 1 6种杀鼠药的抽样结果表明 ,毒鼠强中毒达2 6% ,个别地区达 90 % [3]。毒鼠强与杀鼠剂氟乙酰胺类似 ,且毒性更强 ,有严重的二次中毒作用 ,至今尚无特效解毒剂 ,且成为急性中毒的首位原因 ,故被许多国家 (包括中国 )列为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剧毒鼠药。根据对毒鼠强中毒死亡病例的病理学检查发现 ,脑、胃肠黏膜…  相似文献   
294.
纳洛酮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37,自引:0,他引:137  
自1978年Holaday首次应用纳洛酮(naloxne)治疗大鼠内毒素性休克以来,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纳洛酮在儿科危重病抢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药理作用1-1 药动力学特点 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易溶于水,呈酸性。给药后吸收快,静脉和气管内给药1~3min产生效应,肌注或皮下注射5~10min见效,口服疗效差。血浆半衰期90min,作用持续时间45~90min,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2倍,主要在肝内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尿排出。1-2 作用机制 纳洛酮为阿片受…  相似文献   
295.
目的:探讨分析家兔心脏停搏(CA)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变化.方法:1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采用窒息法制备CA家兔模型,于CA前、ROSC后15 min、3 h、6 h和24 h各收集2 mL血液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代谢产物,采用Simca P软件对血清代谢轮廓特...  相似文献   
296.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患儿应激状态下血清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 6例ICU各种急性危重病患儿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水平 ,并与 14例非危重病患儿进行比较。 结果  重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与应激性高血糖、血小板增加和器官功能衰竭的数量无关。 结论  危重病患儿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升高 ,但在应激状态下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297.
<正>在前期的文章中,研究者概述了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及其机制研究、脓毒性休克的诊治策略、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休克的发病机制等休克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着眼于休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凝血机制障碍以及临床液体复苏,继续关注休克研究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休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休克的常见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预防IRI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治疗靶点。Lv及同事发现短效麻醉剂依托咪酯可减轻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抑制IRI引起的铁死亡。这些保护作用在MIRI手术前1h可被腹腔注射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或Nrf2抑制剂ML385逆转。  相似文献   
298.
目的 医院内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为降低其发生率,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参与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以提高医院内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院内启动快速反应系统,呼叫快速反应小组的2 130例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后,院内快速反应小组的抢救成功率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有效地提高了院内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 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后,快速反应小组抢救成功率、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增高,提高了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性及抢救患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9.
300.
静脉血栓栓塞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创伤、手术和严重疾病的潜在并发症.尽管目前临床常规采取预防措施,其发生率仍较高,严重威胁此类患者的安全[1,2].同时,由于创伤的原因,此类患者常存在 VTE 预防的禁忌证,临床工作者选择介入VTE预防的时机也不一致.目前常根据抗 Xa 因子水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