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0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先天性梅毒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致肝功能损害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比值变化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PICU脓毒症组(34例)和非脓毒症组(36例)患儿肝功能、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比值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障碍有无差异及对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脓毒症组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及肝功能障碍组IL-6、IL-10、IL-10: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致肝功能障碍,其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在脓毒症及肝功能损害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3.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特点,为此类疾病的早期正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例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部隐球菌病的CT图像,通过对病变位置、范围,结节分布、大小,肺部实变,磨玻璃影,空洞,淋巴结和胸腔积液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部隐球菌病最常见的CT征象是肺部的多发结节7例,通常是双侧分布5例,多以两肺下叶胸膜下多见5例,大部分结节边界清楚和光整,对于结节来说,晕症3例和空洞3例比血管纠集1例更常见。淋巴结增大3例也更常出现。肺实变2例、胸膜改变2例,团块影1例和磨玻璃改变1例较少出现。结论多发结节是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抑制肺隐球菌病最具特征的CT表现,通常位于双侧,以下叶胸膜下多见,直径通常较小,边界清楚,伴有晕症及空洞症。  相似文献   
27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CBP治疗后血BUN、SCr明显降低,血浆TNF-α、IL-6、IL-10水平显著下降.19例病人中TNF-α、IL-6、IL-10细胞因子的清除以6~24h清除最明显,CBP后36h增高,细胞因子清除与器官损伤多少无明显的相关性,前后时间IL-6、IL-10的下降率在这三个时间段(CBP治疗后2h和0h,CBP后2h和6h,CBP后24h和CBP后6h)变化间有差异,而在后面的时间变化上无差异.其中,IL-6在CBP治疗后2h与0h、CBP治疗后2h与CBP治疗后6h,这两个时间内下降高于IL-10;而IL-10仅在CBP治疗后24h与CBP治疗后6h,这两个时间之间下降高于IL-6.分别比较危重症和重症病人的细胞因子IL-6、IL-10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 MODS时血清IL-6、IL-10、TNF-α均有明显的增高.但是抗炎因子的IL-10释放迟于IL-6的释放.早期以促进炎症反应为主,晚期以抗炎反应占优势.二者的失衡导致了MODS的发展.②连续性血液净化对MODS有保护作用.③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的清除细胞因子IL-6、IL-10及TNF-α,且以CBP后6~24h清除最为显著,临床上,第二次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时间最好是在第一次后24~36h之间.④ CBP的应用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抗炎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IL-6与IL-10的清除率在2、6、24h有显著意义.其中在CBP后6h内以清除促炎因子IL-6为主,在CBP后24h以清除抗炎因子IL-10为主,清除细胞因子的多少与脏器功能损伤的多少无相关性.⑤ CBP能减少器官的损伤,降低致残率.改善肺氧和功能,改善生化功能,明显提高MODS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①MODS时血清IL-6、IL-10、TNF-α均有明显的增高.但是抗炎因子IL-10释放迟于IL-6的释放,早期以促进炎症反应为主.晚期以抗炎反应占优势.二者的失衡导致了MODS的发生发展.连续性血液净化对MODS有保护作用.②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的清除细胞因IL-6、IL-10、TNF-α,且以CBP后6-24h清除最为显著,临床上第一次CBP后,第二次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时间最好是24~36h之间进行.③CBP的应用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抗炎和促炎症因子水平,其中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清除下降率:IL-6与IL-10两者的下降率在2、6、24h均下降.其中在CBP后6h内以清除促炎因子IL-6为主,在CBP后24h以清除抗炎因子IL-10为主,清除细胞因子多少不与脏器功能损伤的多少相关.  相似文献   
275.
遗传学特征,以指导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76.
我院 ICU1988.1~1990.11间17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儿在心肺复苏抢救后27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室颤14例、室速或心室自主节律7例和频发室早6例。根据监测和分析,总结了小儿再灌性心律失常有许多临床特点,结果显示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肺复苏1~3次后,常出现在48小时内,衰竭脏器愈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愈多,且常合并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利多卡因对治疗无效,均在出现后不久死亡。虽然再灌性心律失常机理尚不明确,但与缺氧或心脏本身病变所致的心律失常显著不同,因此,作者讨论了再灌性心律失常与氧自由基和细胞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7.
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益民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724-1726
儿童是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其伤害发生率高和后遗残疾多,已经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给家庭带来灾难,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伤害已成为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严重卫生问题,正确认识儿童意外伤害和有效开展救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78.
过去,由于监护条件的限制,人们往往只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尿量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关系的变化.随着监护设备与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在临床监护过程中发现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57例危重症患儿进行了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9.
280.
湖南省儿童医院党委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在全省率先启动这项活动,在院内外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全院各部门讨论开展管理年活动的具体可行措施,出台了"医生十不准、患者十免费、十个单病种限价"等实质性举措,并通过各大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减轻患者负担,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主管部门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