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9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世纪初,耳科学与喉科学联合,形成了今天的耳鼻咽喉科学。喉科学的加盟,还带来了属于喉科学范畴的咽科和鼻科学,极大地丰富了耳鼻咽喉科学的内涵,壮大了耳鼻咽喉科队伍。因此,作为耳鼻咽喉科医生,对咽喉疾病,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2.
鼻窦手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的利与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拓宽了导航系统的发展空间。由于鼻腔.鼻窦解剖关系复杂,且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经鼻内镜下鼻-鼻窦、颅底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如颈内动脉损伤造成致命性出血,视神经损伤致盲,以及颅底穿通等严重并发症。手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定位这些生命攸关的结构,以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鼻科医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3.
鼻中隔偏曲对鼻窦炎致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鼻窦炎致病因素中,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其中鼻中隔偏曲占有重要位置。鼻中隔偏曲本身就可以是其他结构异常的原因,如偏曲对侧的中鼻甲、筛泡、钩突的气化或肥大、对侧下鼻甲的代偿性增生等,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鼻窦炎的发病率。鼻中隔作为对鼻腔双侧的发病都有影响的因素,对两侧中或下鼻甲,黏膜、腺体、血管及骨性结构的影响和变化是不同的,通过鼻阻力、鼻气流量等客观指标也证实了鼻腔两侧的差异。但还没有文献描述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双侧鼻窦炎等病变的发病率影响的差异,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4.
1893年,现代耳科学之父Adam Politzer最早提出耳硬化症的命名,1923年,Gunnar Holmgren最早施行耳硬化症水平半规管开窗术。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鼻中隔恶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16例中,鼻侧切开术8例、鼻内镜下手术5例、面中部揭翻术2例、经腭入路1例。并对其病理学特征、手术径路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鼻中隔鳞状细胞癌7例、腺样囊性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腺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后随访1~10年,其中失访1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10例。病死率为12.5%,带瘤生存率为18.8%,无瘤生存率为62.5%。结论:鼻中隔恶性肿瘤手术径路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术式。如病变局限于鼻中隔前下部或后部,则鼻内镜下切除;如病变涉及鼻中隔全部或累及鼻腔其他部位,则以鼻侧切开为宜;若患者年龄较小,则以面中部揭翻或经腭入路为宜。  相似文献   
146.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造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经鼻前庭进路行鼻前庭囊肿造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鼻前庭囊肿顶壁上部并扩大其开口,使囊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剩余的底部囊壁。术后鼻腔填塞碘仿纱条。结果:鼻内镜下经鼻前庭进路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暴露于鼻腔的囊肿顶壁,使剩余囊壁与鼻前庭正常皮肤或黏膜创缘相对爬行生长,加快创缘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辅以X-OMED动力旋转刀吸切鼻前庭囊肿上壁,施行囊肿造袋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伤口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147.
内镜鼻窦手术(ESS)的广泛开展,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部分患者疗效仍然不佳,据报道2.5%~24.0%的患者需再次行ESS手术。为了探讨ESS术后处理的重要性,笔者对126例ESS术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8.
鼠和人胎儿嗅粘膜与犁鼻器官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特异性S-100蛋白(S-100)和细胞角质素(CK)三种抗体在豚鼠、大鼠和人胎儿嗅粘膜和犁鼻器官的正常分布情况。结果发现以上三种抗体联合应用可以显示除支持细胞和微绒毛细胞外所有的嗅粘膜结构,是研究正常嗅粘膜和嗅粘膜病理改变的良好方法。豚鼠、大鼠犁鼻器官内侧被覆NSE阳性的嗅上皮,具有感觉功能。7个月人胎儿鼻中隔两侧的犁鼻器官对NS  相似文献   
149.
历史经验告诫不要行大角膜片移植,因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可能是由于郎格罕(Langerhans)细胞只见于周边角膜,而大角膜片靠近角膜缘的血管组织而提供大量的抗原。当角膜移植于血管密集的组织上时其免疫排斥率接近于其它有血管组织的排斥率。另外当植片直径大于10mm时会造成前房角的损害。但有时为了保留眼球和保存视力必须行大角膜植片移植。Young等曾报道以大角膜板层移植治疗严重的角巩膜炎。Tico等(1973)曾报道全角膜移  相似文献   
150.
为观察鼻中隔偏曲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影响,自1994年4月~1995年2月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做了高分辨率连续冠状CT扫描。结果发现:①32例患者中15例有同侧或双侧OMC炎性病变,鼻中隔偏曲角度越大,OMC病变发生率越高;②对有OMC病变的患者测量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无实际应用价值;③鼻中隔偏曲与OMC解剖变异的关系因例数过少尚难作出定论。结果提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怀疑有鼻窦炎时应做冠状CT扫描,以了解OMC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