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3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临床医学 | 183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9篇 |
综合类 | 230篇 |
预防医学 | 76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95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66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比较两种术后镇痛方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IT组和IA组,每组各20例。IT组患者术前鞘内注射200 ug吗啡,术毕应用氟比洛芬进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IA组患者术毕应用吗啡+氟比洛芬PCIA。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24 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数字疼痛评分(NRS)、肠通气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NLR。结果 IT组患者术后6 h的NRS评分较低,且术后24 h活动状态下NRS评分低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组患者肠功能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NLR无统计学差异,术后IT组患者NLR低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鞘内小剂量吗啡联合氟比洛芬PCIA镇痛可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降低术后NLR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七氟烷预处理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S组、LPS组和七氟烷预处理(S-1 h组、S-6 h组、S-12 h组、S-24 h组).通过气管内滴注LPS建立大鼠ALI模型.大鼠在气道内给予LPS或NS后6 h处死,检测不同时间点七氟烷预处理(2.4%,30 min)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计数、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肺血管通透性及肺组织病理学等的影响.结果 与NS组相比,LPS组肺组织损伤程度,BALF白细胞计数以及TNF-α和IL-1β水平,血管通透性和肺组织MPO活性均显著增高(P<0.01).给予LPS前1 h和24 h七氟烷预处理能降低肺组织MPO活性,BALF中IL-1β水平及白细胞计数(P<0.01),而S-6h组和S-12 h组与IPS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七氟烷预处理均能够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和BALF中TNF-α水平(P<0.01),且以S-1 h和S-24h组为显著(P<0.01).提示七氟烷预处理对LPS所致肺损伤具有早期和延时的保护作用.结论 气道内给予LPS1 h和24 h前七氟烷预处理对LPS致大鼠AL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恶性间叶瘤(MM)是一种由2种或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恶性间叶成分组成的软组织肉瘤,其发病率较低。笔者报道了1例通过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的发生于肺内的特殊MM病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了MM的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肺MM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3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作超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的供血。结果22例UM有不同程度的缩小,7例UM消失,3例UM无效,无效的3例中,2例与超选择不到位有关,1例因血管变异。总有效率为90.6%。结论超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球形肺炎的薄层增强CT表现及诊断价值,对2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之病灶均行2-5mm薄层扫描后行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主要CT表现为病灶与胸膜接触面广,边缘不规则,可见胸膜外透亮线,增强扫描病灶呈周边环状强化,抗炎后复查病灶吸收缩小,消失。表明上述征象有一定特异性,CT薄层增强扫描有利于发现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压力负荷性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主动脉缩窄模型组(TAC组)、溶剂对照组(TAC+placebo组)和SI治疗组(TAC+SI组);4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大鼠全心质量指数(HW/BW)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W/TL);左心室组织切片Masson染色和HE染色后观察胶原沉积和心肌细胞形态;免疫共沉淀法测定TLR4和MyD88的交互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HW/BW和LVW/TL的值显著升高(t=4.344,P=0.012 2和t=8.762,P=0.000 9,n=6);胶原沉积增多,心肌细胞直径增大,TLR4和MyD88的交互增加(t=16.07,P=0.003 9,n=6);SI能显著减轻心脏质量指数(t=3.432,P=0.026 5和t=5.738,P=0.105 0,n=6),使得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减小,同时能明显抑制TLR4和MyD88的交互(t=13.88,P=0.005 1,n=6).结论 SI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TLR4和MyD88的交互,抑制压力负荷激活的TLR4/MyD88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多卡因明胶纤维是由明胶制成的一种创伤止痛止血敷料,用于烧伤取皮部位的止血、止痛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腹部及上肢烧伤病人26例,男16例,女1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利多卡因明胶纤维。B组:医用凡士林油纱。双大腿取皮。创面呈均匀点状渗血。将20%利多卡因明胶纤维或医用凡士林油纱贴敷于渗血创面,外敷棉纱垫(提前称重),用血压计袖带加压4kPa,5min后取下棉纱垫天平称重,计算出血量。全部病人术后分别于4、8、12、16、20、24、28、32、36h用VAS评分法,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分。结果:A组平均出血量(66.30±22.19)ml明显少于B组(258.85±36.46)ml,P〈0.01,有显著性差异。止痛效果:A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明胶纤维网纤维细长,呈致密网状结构,使血小板较易黏附、聚集在纤维上,有利于白色血栓的形成而达到迅速止血目的。利多卡因是一种渗透作用快,弥散广的局麻药,20%明胶纤维在伤口表面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并且由于伤口表面纤维的不断溶解释出利多卡因达到了缓释止痛作用。本研究所制作的明胶纤维止血止痛敷料应用于战创伤早期伤口的止血、镇痛,可避免全身用药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平战结合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孔与传统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比研究.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同一组手术医师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64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及医师临床评估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均采用快速康复及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单孔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时间较传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天数、手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腹部伤口美容满意度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较传统腹腔镜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更加注重利用自然腔道的优势进行手术,术后重视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术前、术后禁食水时间,尽早拔除引流管等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骨样骨瘤的MRI表现,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骨样骨瘤12例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中10例显示骨样骨瘤典型特征-瘤巢。2例未显示瘤巢,12例均有瘤巢周围的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及髓腔内水肿。MRI可精确地显示瘤巢大小并敏感地显示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结构,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18例,对其临床病理、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者15例。Ⅲ、Ⅳ期患者占44.1%,56.5%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8/23),56.5%有子宫外扩散(8/2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4.5%(6/11),91.2%患者雌孕激素受体阴性。预后差,随访期内7例死亡。结论:UPSC少见,临床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的子宫内膜癌明显不同,肿瘤高度恶性,预后差,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