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分析不同责任血管所致面肌痉挛(HFS)与原发性高血压(HTN)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267例HFS患者,其中88例合并HTN(合并HTN组),179例不合并HTN(不合并HTN组).按照责任血管类型将HFS患者分4组,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AICA)组(114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组(85例)、椎-基底动脉(VA)组(49例)和复合动脉(MA)组(19例).其中88例合并HTN的HFS患者按照责任血管类型也分4组,分别为HTN-AICA组(32例)、HTN-PICA组(24例)、HTN-VA组(22例)和HTN-MA组(10例).比较合并HTN和不合并HTN组间的临床资料,分析HFS患者发生HTN的影响因素及不同责任血管类型的HFS患者与HTN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HTN组和不合并HTN组患者的性别、HFS的侧别、病程、MVD有效率和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HTN组的年龄和发病年龄均大于不合并HTN组(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HFS的发病年龄是HTN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1),且HFS发病年龄每增加1年,HTN的发病风险增加1.098倍.MA、VA组HFS患者HTN的发生率高于AICA、PICA组(分别为52.6%、44.9%、28.1%和28.2%,P=0.035),VA组患者左侧的HTN发生率高于右侧(分别为54.3%、21.4%,P=0.033).合并HTN的4组患者,年龄、性别、HFS发病年龄和病程、HTN的发病年龄和病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FS的发病年龄是HTN发生的影响因素,责任血管为VA和MA的HFS患者合并HTN的比例更高,且责任血管为左侧VA的患者更易并发HTN.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测量颞骨区骨性结构,为颞骨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游标卡尺、弯角规等测量工具对73例颅骨标本进行实体定量测量。结果 在颞骨区,最小骨厚度均值分别为,①11点位:6.77 mm(男), 5.18 mm(女);②10点位:8.60 mm(男),6.77 mm(女);③9点位:9.85 mm(男),7.30 mm(女);④8点位:14.50 mm (男),10.80 mm(女)。结论 ①在颞骨区(以右侧为例),以外耳道口中心为圆心, 8~11点位,距中心16~22 mm区域,为适宜种植区。适宜植入的种植体长度分别是11点位:4~5 mm(男)和3~4 mm(女);10点位:4~7 mm(男)和 4~5 mm(女);9点位:4~8 mm(男)和4~6 mm(女);8点位:4~12 mm(男)和4~8 mm(女)。②在颞骨区,由12点位向11点位(颞骨鳞部),由10点位向8点位(乳突部),由距外耳道口中心22 mm位向16 mm位,骨厚度逐渐增大,因此,在临床上,当拟定的种植点骨量不足时,可将种植点向外耳道口或逆时针(左侧为顺时针)方向调整。③在颞骨区,男女骨量差别显著,男性优于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应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一例炸伤致右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行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中切除死骨,制作含C1、C2骨转移盘,可靠固定内置弧形骨牵张器,术后延迟一周行骨牵引,共牵引16d,固定期大体和全口曲面断层片考察新骨生成状况。结果治疗内容均按计划完成,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弧形牵引约15mm,固定期2周时,间隙内早期骨结构形成,由X线片可知,随后,骨密度逐渐升高,8周时,新生骨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骨密度接近于双侧正常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基本完成。结论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和本文报告的内置弧形骨牵张器具有临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34.
上颌骨缺损的种植赝复体修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赝复治疗目前仍是上颌骨缺损修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上颌骨缺损的赝复治疗前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颧骨弧形传输牵引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的人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自行研制的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自行研制的颧骨内置骨牵张器,主要由柔性中心螺杆和弧形轨道组成,在1例人体干燥颅骨标本上以该牵张器进行弧形颧骨弧形传输牵引修复上颌骨缺损的人体模拟研究。首先,切除20mm宽的上颌骨颧突以模拟上颌骨缺损,然后在缺损区后外侧制作宽10mm的骨转移盘并安置骨牵张器。随后,以加力杆旋转中心螺杆,使骨转移盘沿弧形轨道运动。结果: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与人体颧骨、上颌骨区域骨性结构匹配性良好,颧骨转移盘在该牵张器作用下,弧形运动约20mm到达预定部位。结论:颧骨内置弧形骨牵张器可以完成弧形牵引颧骨,替代部分上颌骨,在缺损侧重建骨性支持结构的任务。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祛湿方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活血祛湿方,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WOMAC量表评分、Harris功能评分、VA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P<0.05);2组治疗后WOMAC量表评分降低(观察组:t=52.074,对照组:t=28.878,P<0.05);观察组治疗后WOMA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0.113,P<0.05)。2组治疗后Harris功能评分增加(观察组:t=20.207,对照组:t=10.66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12.582,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2.373,对照组:t=13.76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8.342,P<0.05)。2组治疗后髋关节屈伸和外展活动度增加(观察组:t=31.629、13.089,对照组:t=18.227、10.698,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屈伸和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t=12.882、6.889,P<0.05)。结论活血祛湿方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增加髋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应用颧骨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行右上颌骨全切术,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患者,以自行研制的内置弧形骨牵张器行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后延迟1w行骨牵引,共牵引3w,固定期螺旋CT观察新骨生成状况。结果:治疗内容均按计划完成。螺旋CT显示,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弧线式牵引右侧约20mm,左侧约15mm;固定期8个月时,新生骨骨质密度接近正常,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弧线完整平滑,颧骨弧形牵张成骨完成,骨性支持结构于上颌骨低位建立。结论: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可有效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在上颌骨低位重建骨组织支持,为进一步修复奠定良好基础,可望实现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38.
牛学刚  吉凯  刘春艳  李曼 《人民军医》2020,63(3):286-288
牙缺失后需要以人工义齿进行修复,但对于牙槽骨萎缩或缺损严重患者,义齿难以获得良好的固位、稳定和支持,为达到牙修复的目的,临床上可采用垂直型牵张成骨术进行牙槽骨增高。临床病例研究和系统性回顾分析均提示,垂直型牵张成骨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骨增量方法,可在不植骨、不开辟第二术区的情况下使牙槽骨升高10 mm以上,新骨生成效果确切,骨质量与相邻正常骨质类似,伴随软组织也得以同期延长。该文综述了上颌骨缺损后以垂直型牵张成骨术进行牙槽骨增高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9.
40.
背景:全上颌骨缺失多以上颌赝复体进行修复,其中,最困难的问题是赝复体难以获得良好的固位和支持,种植体在颧骨区的应用为解决此棘手问题提供了途径。然而,在颧骨区行种植术时,有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并导致种植失败。目的:测量颧骨区骨性结构,为颧骨区种植术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以颅骨标本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的重复观察测量。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和人体解剖教研室,对象:2002—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成人干燥颅骨标本(由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73个,男性标本38个,女性标本35个。方法:以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73例标本进行实体定量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主要观察指标:颧骨区骨厚度,颧骨体下部宽度,颧骨体长度,颧骨体下部与眶下壁距离。结果:①由颧骨内下缘向其外上方,骨厚度逐渐减小,测量结果为:男性:距颧骨内下缘10.12,14,16mm处,骨厚度均值上半区分别为:6.97,6.45.5.75和5.0lmm;下半区分别为:7.03,6.69,6.28和5.89mm。女性:距颧骨内下缘4,6,8,10mm处,骨厚度均值上半区分别为:6.95,6.55.6.28和5.31mm,下半区分别为:6.60,6.39,6.26和5.75mm。②男女颧骨体下部宽度均值分别为21.39,17.20mm。③男女颧骨长度均值分别为21.12,19.58mm。④男女颧骨体下部与眶下壁距离均值分别为4.17,3.71mm。结论:在全上颌骨缺失时,可于双侧颧骨内下方各植入两枚种植体,并使两者相距15mm以上,作为上颌赝复体的固位基础;在男性,适宜植入直径为3.6~4.0mm,长度为10~12mm或14~16mm的种植体,在女性,适宜植入直径为3.4~3.8mm,长度为4~6mm或8~10mm的种植体;在颧骨区,男女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在上颌骨缺损修复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