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不同周龄C57BL/6J(C57)小鼠听力及血管纹Na-K-2Cl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1)表达的情况。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分别检测4、8、16、32、48、64周龄组C57小鼠的听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其血管纹NKCC1表达的变化。结果C57小鼠随年龄增大出现听力下降,自16周龄时ABR阈值出现显著性增高(P<0.05);血管纹NKCC1表达也出现年龄相关性减少,其灰度值自16周龄时显著增高(P<0.01)。结论C57小鼠血管纹NKCC1蛋白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可能与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耳蜗钾循环对维持正常听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耳蜗钾循环途径中涉及诸多离子通道,本文就其中的Na—K-2C1联合转运子(NKCC)-1与听觉生理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过氧化氢灌洗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彻底清创后给予VSD敷料覆盖持续引流,并联合应用过氧化氢灌洗,待创面新鲜感染消退后采取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15例早期感染(2周)患者经1次VSD治疗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成功,2例慢性感染患者(10周)经2次VSD治疗后关闭创面,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取出内固定物及VSD治疗,伤口愈合。随访13~25个月,术区无再发感染,骨折均获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过氧化氢灌洗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可保留内固定物,缩短治疗周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应用Na-K-2Cl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 1,NKCC1)-/-、NKCC1+/-、α2Na,K-ATP酶+/-和NKCC1+/-/α2Na,K-ATP酶+/-等不同基因型小鼠作为实验平台,对耳蜗钾离子循环模式与听觉功能进行研究,检验NKCC1和α2Na,K-ATPase在耳蜗钾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应用NKCC1-/-、NKCC1+/-和α2Na,K-ATPase+/-等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小鼠,同时培育NKCC1+/-/α2Na,K-ATPase+/-双半拷贝基因小鼠,采用听性脑干反应和耳蜗内电位检测技术对小鼠的听觉功能进行检测.应用NKCC1通道阻断剂速尿和Na,K-ATP酶通道阻断剂哇巴因,对Castel鼠系进行通道阻断-听觉功能实验,进一步在小鼠体内检测耳蜗钾循环模式,对内耳钾循环与听觉生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印证.结果 NKCC1+/-小鼠和α2Na,K-ATP酶+/-小鼠的听性脑干反应短声阈值(声压级)分别为(38.49±12.29)dB和(53.32±7.62)dB,与野生型小鼠的(23.13±3.78)dB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59和10.267,P<0.05).NKCC1+/-小鼠和α2Na,K-ATP酶+/-小鼠的耳蜗内电位值分别(78±7)mV和(71±14)mV,分别低于野生型小鼠的(98±16)mV.NKCC1+/-/α2Na,K-ATP酶+/-小鼠听性脑干反应短声阈值为(24.14±8.83)dB,低于α2Na,K-ATPase+/-小鼠和NKCC1+/-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8和2.255,P<0.05).注射速尿后的Castel小鼠听性脑干反应听阈明显升高,与注射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2,P<0.05);注射哇巴因后的Castel小鼠也出现听阈升高(t=7.644,P<0.05).而次序注射哇巴因和速尿后,Castel小鼠听性脑于反应听阈明显低于单独注射速尿(t=4.515,P<0.01).结论 NKCC1和α2Na,K-ATP酶是耳蜗钾循环中的关键通道,任何一通道蛋白出现功能失衡均可影响内淋巴钾离子浓度及耳蜗内电位的维持,进而影响听觉功能.NKCC1和α2Na,K-ATP酶在耳蜗钾循环诸通道中处于一种限制性动态平衡关系,在内耳钾代谢和耳蜗听觉功能的发挥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小鼠实体中验证了NKCC1和α2Na,K-ATP酶在内耳钾循环径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模拟了内耳钾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应用掌侧钛板内固定后关节腔结合肌间隙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自2010一05—2012—06收治的5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行掌侧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关节腔及肌间隙内注入透明质酸钠,短期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9~15个月的随访,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32例,良21例,差1例,优良率98.1%。结论采取掌侧钛板内固定结合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利于关节软骨修复,能有效预防肌腱粘连及屈肌挛缩,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AO锁骨钩钛板治疗RockwoodⅢ°~Ⅵ°肩锁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O锁骨钩钛板治疗RockwoodⅢ°~Ⅵ°肩锁关节损伤27例。术中,于肩锁关节复位后放置钛板,并修补关节囊及肩锁、喙锁韧带。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得到纠正,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术后3~6个月取出锁骨钩钛板。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优2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结论 AO锁骨钩钛板治疗RockwoodⅢ°~Ⅵ°肩锁关节损伤具有创伤小,可早期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体外生长规律及特点,并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GCs的情况.方法 从出生3~4 d的SD大鼠耳蜗中分离螺旋神经节组织,消化后放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中培养.第2 d换用含2%B27及5ìmol/L阿糖胞苷的Neurobasal培养基纯化SGCs,取第4 d活性良好的细胞爬片后,通过免疫荧光法用NF-200抗体鉴定SGCs;另外用质粒pEGFP-C2联合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s,观察其转染效率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的SGCs胞体饱满透亮,折光性好,一般能存活2周左右,第3~7 d活性最好.细胞对NF-200染色阳性;约10%的SGCs能被Lipofectamine 2000转染,但小部分细胞轴突缩短,甚至漂浮起来.结论 含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能培养出活性良好的SGCs;脂质体和质粒pEGFP-C2能成功地转染SGCs,但转染效率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讨论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51例HCC患者、26例良性肝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Ang-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HCC患者术后各随访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ng-2含量与HC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含量为[(2431.1±1084.2)ng/L、(2046.5±868.0)ng/L],较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1098.6±464.3)ng/L、(1028.4±452.3)ng/L]显著增高(P〈0.01),良性肝病组患者血清中Ang-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组患者Ang-2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HCC患者的血清Ang-2含量与HCC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血清Ang-2表达水平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预测及高危对象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尿总蛋白(UTP)和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清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在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健康体检者及104例无明显肾小管间质病变但有疑似早期肾损害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尿UTP、NAG、mALB、β2-MG...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全层切开法实施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定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正、侧位X线片判定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高度,并按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2~18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90~200 mL,平均120 mL;切口长度3~6 cm,平均4.5 cm;住院时间5~14 d,平均7 d;术后未出现切口区明显皮缘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3~1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1.3)分降至(2.3±1.6)分,椎间融合率93.3%,椎间隙高度前缘由术前(1.31±0.33)cm升高到术后(1.54±0.21)cm,后缘由术前(0.55±0.11)cm升高到术后(0.65±0.10)cm。临床疗效:优15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3.87%。结论经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全层切开法对于预防皮缘坏死,脂肪液化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