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医患沟通制"架起护患"连心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琳  陈莉  张侠  张惠芳 《中国校医》2005,19(2):211-211
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为了促进、维护病人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不断交换信息,达成共识,制定并实施适合病人个体需要的医疗护理方案。我院于2003年开始实施的“医患沟通制”就是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关注和给予方便体现在患者从进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纳入质量管理范畴,使之制度化。本文就我院护理部如何引导、促进护士正确执行“医患沟通制”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2.
如同麻风、精神病、艾滋病等疾病类似,性传播疾病(性病)由于具有一系列不被社会所期望的特征而被冠以坏名声,即被贴上“污名”的社会标签,并可导致针对患者的“歧视”现象出现。虽然社会公众的负面反应有利于从道德角度抑制疫情发展,但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就医行为,并非总是有利于性病防治工作。尽管此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学家的关注,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报道并不多。为此,本研究以上海某社区居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性病相关污名与歧视现状进行专题调研,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制订策略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3.
目的观察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对大鼠骨关节病髁突软骨早期病变的成像效果。方法采用关节盘部分切除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以DEI观察不同病变时期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的变化,并与相应标本的组织切片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关节盘部分切除后45~60d,髁突DEI影像可见软骨内部出现线纹和环状线纹,经组织病理证实为髁突软骨内部的胶原松解和裂隙形成。结论DEI可观察到骨关节病早期髁突软骨的胶原松解及微小裂隙等特征性变化,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4.
沈阳市2~5岁儿童乳牙龋病两极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沈阳市儿童乳牙龋病极性化分布情况。方法 2000年随机选取沈阳市10所幼儿园的3 799 名2~5岁乳牙列儿童进行龋病情况调查。计算各年龄组龋失补牙数(dmft)和SiC指数,并将各年龄组人群按dmft 的大小分亚组,统计各亚组人数及平均dmft,以及亚组dmft占总dmft的百分率。结果 儿童龋病分布不均衡,存在两极化现象。其中2岁组dmft≥3的人数占总人数4·5%,dmft占总数的60·0%;3岁组dmft≥3的人数占总数的 13·2%,dmft占总数的69·4%;4岁组dmft≥3的人数占总数的34·4%,dmft占总数的86·6%;5岁组dmft≥3的人数占总数的47·8%,dmft占总数的89·8%。结论 儿童乳牙龋病存在两极化倾向,对龋患高危儿童需要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355.
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神经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MTS分析法、BrdU掺入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体外培养hAMCs的增殖活性。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AMCs 中间充质细胞标记(STRO-1、Vimentin)、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Nestin、PSA-NCAM)、神经细胞标记蛋白(β-tubulin-Ⅲ、TH)和神经分化相关蛋白(math-1、mash-1)的表达。结果: MTS分析法显示hAMCs在接种后第6—8天增殖速度最快,第8—24天活细胞数基本保持稳定;BrdU和PCNA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hAMCs中具有大量BrdU和PCNA阳性细胞存在;体外培养的hAM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TRO-1和Vimentin,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PSA-NCAM,同时还可见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β-tubulin-Ⅲ和TH,以及神经元分化相关蛋白math-1和mash-1的表达;体外培养hAMCs中存在有TH/BrdU和β-tubulin-Ⅲ/BrdU双阳性细胞。结论:体外培养的hAM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蛋白,同时具有增殖活性;hAMCs表达神经元分化相关蛋白,提示hAMCs具有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56.
类天疱疮分瘢痕性类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年龄在60岁以上,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皮疹出现前也很少发生黏膜损害。皮疹常局限于某些部位,以腹股沟、腋窝、四肢屈侧及胸腹部多见,也可泛发全身。皮疹表现主要为在红斑或正常皮肤的基础上发生大疱,散在分布,直径大多在1cm左右,也可达数cm,如鸽蛋般。疱呈半球形,疱壁较厚而紧张,  相似文献   
357.
目的 研究乳腺癌MRMT-1细胞局部骨转移大鼠模型在痛觉反应、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表现,为进一步的发病机制和药理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将32只雌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6只,在模型组大鼠胫骨内注射乳腺癌MRMT-1细胞,引起局部骨转移.造模后19d测定痛觉反应,21d处死大鼠取材,测定肿瘤体积,用X线对骨质损伤进行评分并测定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法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并计算比值;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存在痛觉异常状态(P<0.01);胫骨在X线下损伤评分较高(P<0.0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左侧胫骨的BMD分别为(0.11 ±0.01)g/cm2和(0.13±0.02)g/cm2(P< 0.05).模型组胫骨标本上肿瘤生长明显,体积为(1082.73±679.44)mm3,而假手术组无肿瘤生长(P<0.01),病理可见混合性骨转移,但以溶骨性病变为主;伴有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达到(40.84±25.59)个/高倍视野,而假手术组仅为(1.88±2.92)个/高倍视野(P<0.01).转移灶局部RANKL水平无明显变化,OPG水平下降(P<0.05),OPG/RANKL比值和PTHrP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MRMT-1细胞局部骨转移大鼠模型存在癌痛、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等表现.其发病机制可能是MRMT-1细胞在浸润生长过程中打破了OPG-RANKL-RANK系统的平衡,从而激活破骨细胞,引起骨吸收作用亢进,引起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358.
目的评价人羊膜组织来源间充质细胞(hAMCs)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脑移植对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观察。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发生相关标记物Vimentin、STRO-1、nestin、CD133、β-tubulin、TH、DAT、Ngn2和mash-1抗体,鉴定在hAMCs中的表达;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Vimentin及nestin mRNA在hAMCs的表达。C57BL/6小鼠MPTP(i.p.)建立PD模型,将hAMCs移植到右侧纹状体内。通过自发运动和转杆实验以及抗人线粒体和TH抗体在脑纹状体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评价hAMCs对PD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经神经细胞培养基诱导培养后的hAM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和上述所有与神经发生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hAMCs移植后的PD小鼠自发运动次数增加(P0.05),转杆时间延长(P0.05)。结论hAMCs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具有神经细胞特性,移植到PD模型小鼠纹状体内能够改善MPTP所致的运动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59.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奥曲肽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肠梗阻相关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引流液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拔管率和肠梗阻近期疗效。结果 奥曲肽组肠梗阻相关症状改善率为81.8%(9/11),明显优于对照组46.7%(7/15)。奥曲肽组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所需平均时间为3.2天,明显优于对照组58天。奥曲肽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5±1.2)天,拔管率为5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2.3)天和20.0%。奥曲肽组肠梗阻的近期疗效好转率为72.7%,优于对照组26.7%。结论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配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晚期恶性肠梗阻患者,尤其是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60.
丹参酚酸B镁对自由基损伤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酚酸B镁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和对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丹参酚酸B镁的心血管药理作用机理。方法 实验中使用第3~6代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HAEC),采用形态学和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葡萄糖一葡萄糖氧化酶造成的氧自由基损伤细胞模型观察药物的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丹参酚酸B镁1.0mg/ml和0.5mg/ml两个剂量对HACE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P<0.01)。低于0.2mg/ml的浓度对细胞增殖无不良影响;丹参酚酸B镁对自由基损伤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电镜结果显示其可以保护线粒体等细胞超微结构。结论 丹参酚酸B镁对HAEC细胞毒性较低;对自由基损伤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