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47篇 |
综合类 | 120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6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严重并发症,对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影响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对安康市中心医院2017-2019年参加全国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临床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持续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方法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安排,对各个参评项目使用常规检测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并通过网络形式报告检测结果,及时对回报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索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病人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HCC病人305例,均为单发直径3 cm肿瘤,109例接受射频治疗,196例接受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并统计分析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FP≥400μg/L组和AFP400μg/L组病人1、3、5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6%、66.9%、49.8%和96.2%、90.0%、74.7%(P=0.001),1、3、5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3%、61.2%、75.2%和17.6%、38.9%、59.0%(P=0.003)。COX多因素分析中,AFP≥400μg/L是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组和微波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79.5%、65.8%和94.8%、82.4%、69.4%(P=0.211)。1、3、5年复发率分别为24.1%、50.6%、61.1%和21.4%、40.1%、59.7%(P=0.424)。结论 AFP≥400μg与肝癌预后的生存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肝癌病人术后预后的指标。早期肝癌射频和微波消融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5.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肝癌病人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4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按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两组:TACE组(n=38)和保守治疗组(n=10),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期和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结果TACE治疗组和保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4.4,5.6)个月和2.0(1.8,2.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000)。Ⅰ(n=6)、Ⅱ(n=11)、Ⅲ(n=20)、Ⅳ型(n=1)癌栓病人经TACE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5.0、4.0、3.0个月(P=0.0013)。结论TACE对累及二级及二级以上门静脉分支癌栓(即Ⅰ型癌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NDR评分与多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505例多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将病人分为TACE组(n=272)和非TACE组(n=233),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病人行1∶1配对。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无复发存活率(RFS)和总体存活率(OS)的差异,并分析NDR评分与TACE疗效的关系。结果 PSM后,TACE组1、3、5年RFS和OS均高于非TACE组(66.8%、41.2%和27.6%;49.6%、37.2%和27.7%,P=0.031;86.1%、63.7%和42.6%;69.1%、49.0%和37.2%,P=0.002)。NDR评分≤2分时,TACE 组1、3、5年RFS和OS与非 TACE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6%、44.1%、29.0% vs. 58.0%、43.3%、35.2%,P=0.445;88.3%、65.0%、44.4% vs. 76.4%、55.0%、45.7%,P=0.109);NDR评分>2分时,TACE 组1、3、5年RFS和OS均高于非TACE组(60.5%、34.2%、28.5% vs. 20.3%、16.2%、8.1%,P=0.001;78.9%、51.6%、42.8% vs. 43.8%、29.9%、15.9%,P=0.007)。PSM后NDR评分>2分时,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和辅助性TACE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90、0.43;P<0.05);AFP、肿瘤最大最小径比值和辅助性TACE是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2.23、2.96、0.53;P<0.05)。结论 NDR评分>2分时,肝癌肝切除术后行辅助性TACE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改善远期生存。对NDR评分>2分的多发性肝癌病人,推荐辅助性TACE作为术后抗复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构建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细小3种不同解剖状态下的完整上部颈椎有限元模型作为完整模型组,然后分别模拟齿状突骨折进行寰枢固定和寰椎骨折进行枕颈固定。在寰枢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置钉3种不同的固定技术。模拟颈椎运动,测量枕颈的屈伸、侧屈、旋转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和椎弓根螺钉组的C1~C2屈伸、侧屈、旋转ROM均较完整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在寰枢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0~C2屈伸、侧屈、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1~C2侧屈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棘突螺钉组的C0~C2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固定间有差异,但不明显。结论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寰枢固定中,相对于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寰枢稳定性。在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侧屈和旋转活动上较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稳定性更好。枢椎三种棘突螺钉置钉技术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制庆大霉素一藻酸钙三维缓释微球并调控其庆大霉素的释放。使其达到长期局部抗菌的效果。方法制作不同浓度T、S、U组庆大霉素-藻酸钙缓释凝珠,与庆大霉素-骨水泥颗粒Y组进行庆大霉索释放情况比较。通过不同时间点抽取浸泡液,送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A)培养检测,由此计算出各组包封率、释放率,绘制庆大霉素释放曲线。结果4组样品(微生物法)的包封率及30d药物释放率分别为:U组(53.99%、36.31%),S组(39.62%、27.55%)。T组(34.20%、30.83%),Y组(100.00%、48.49%)。U组的包封率较高,30d释放庆大霉素的总量较大,更接近Y组。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Y组庆大霉素的释放明显高于S、T组的释放。各组30d内庆大霉素的浓度几乎都能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即〉2μg/mI。结论U组载药缓释凝珠30d内的庆大霉索释放较为理想。可作为BMSCs的三维培养支架。 相似文献
29.
<正>经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主要的枢椎后路内固定方法。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是寰枢固定的经典方法,但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1~4]。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可以解决绝大部分临床问题[5~10],但对于一些解剖变异,如椎动脉高位骑跨畸形、椎弓根过细、椎板薄等特殊情况则可能无法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Evans 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诊治的64例老年Evans 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InterTan组),34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结果与InterTan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至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股骨头切割、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InterTan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6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钉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InterTan钉内固定具有更好的加压与抗旋转效果,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