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磁刺激是利用变化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场作用于可兴奋人体组织的过程.8字形线圈由于结构简单,常用于磁刺激中.故根据磁刺激感应电场理论,对8字形线圈改进了两种空间结构,计算其刺激深度感应电场分布,并与改进前作比较,结果表明扇形空间结构聚焦性好,更利于磁刺激兴奋点定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声医学图像中存在特有的斑点噪声,利用树状小波分解比传统小波分解精度高的特点,将超声医学图像进行树状小波分解,然后分别采用硬阈值、软阈值和半软阈值函数三种方法进行降噪处理.结果表明半软阈值函数方法是较优阈值函数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原图像的斑点噪声并保留图像细节.  相似文献   
13.
经颅磁刺激是利用变化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场作用于可兴奋人体脑组织的过程,磁聚焦性能是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磁刺激线圈感应电场理论,我们设计了半圆螺线管用于经颅磁刺激,计算了其载流线圈随刺激深度的感应电场分布,并与传统的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作比较。结果表明,半圆螺旋管线圈既继承了8字形线圈感应电场的主瓣聚焦性强的优良特性,又摒弃了其相对较大的旁瓣对浅表非靶组织的兴奋刺激的不良影响,完全达到了磁聚焦优化设计的目的,也更利于磁刺激兴奋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小波变换在医学图像增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小波变换对MRI医学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使原图像中较模糊、对比度差的细节得到增强,其纹理清晰,处理结果优于传统的直方图均衡和Laplace锐化等图像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的表达,及腺苷含量及大鼠痛阈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机制。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缩模型(CCI),取“足三里”及“太冲”穴。设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CI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采用行为学检测大鼠术前、术后第7天和电针治疗后大鼠机械痛敏值和热敏痛阈值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脊髓PAP mRNA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脊髓腺苷含量。结果 相比CCI组大鼠,电针组大鼠机械痛敏值和热敏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 P<0.05)。电针组大鼠脊髓PAP mRNA表达和腺苷含量比CCI组大鼠显著增加(P<0.05)。与CCI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脊髓腺苷含量增加(P<0.01)。结论 电针可提高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敏痛阈值,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脊髓PAP mRNA的表达和腺苷含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