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对60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用金刚钻磨开部分上鼓室外侧壁,探查、清除病变组织,取出锤、砧骨,开放鼓峡,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并用耳屏软骨膜内植法修补鼓膜穿孔。其中50耳用自体听骨重建听骨链,10耳用异体听骨重建听骨链。结果表明术后1个月中耳炎感染率控制达90%(54/60)。平均气导听力提高15~30dBHL。术后1年,自体听骨组50耳中,10耳听力下降至术前水平,其中6耳穿孔;保存液处理的异体听骨10耳中,1耳听力明显下降,移植鼓膜无穿孔,可能是听骨位置移位有关。60耳听力提高(15dB以上)率为81.6%,其中异体听骨组听力提高与自体听骨无明显差异。未见排斥现象;均恢复含气的中耳腔。随访1~5年,疗效满意。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彻底清除病灶进行听力重建,恢复中耳传音功能的有效方法,选择良好的听骨赝复物,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3.
报告对福建省建宁县里心村50-86岁老年人294例进行听力普查,其中173例诊断为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耳聋,根据语频和高频听阀均值,老年聋听力曲线可分为三种类型:高频下降型、型和平坦型。早期老年聋以高频损害为主,对语言频影响较小,不易引起人们重视。因此,对老年人群进行听力普查有助老年聋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44.
福州城区花粉症患者致敏花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粉症又名季节变应性鼻炎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空气中的气传致敏花粉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物质之一。孙秀莲等曾对福州城区空气中花粉飘散情况做过调查 ,发现主要为松、禾本科和大麻等 ,其中松科占总数 40 4% [1] 。但一个地区的某种花粉成为优势花粉 ,只是其可能成为致敏花粉引起花粉症流行的条件之一 ,为证实其是否为致敏花粉 ,我们于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3月应用本地常见花粉变应原对 6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皮试 ,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1 1病例选择花粉症患者 60例 (男 3 2例 ,女 2 8例 ) ,年龄18~ 60岁 ,均为福… 相似文献
45.
46.
47.
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白细胞介素-1α mRNA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1)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1)和白细胞介素-1α mRNA(interleukin-1-alpha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IL-1α mRNA)在中耳继发性胆脂瘤上皮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在胆脂瘤上皮溶骨性破坏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1、TIMP1和IL-1α在32例胆脂瘤和14例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1在32例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存在较强表达,定位在胞膜和胞浆,外耳道皮肤表达较弱;两种组织MMP1阳性表达的平均(±s,下同)吸光度(A值)分别为(2 018.26±174.89)和(1 428.35±123.39),差异有极显著性(t=10.69,P<0.01);TIMP1在两者中未见明显表达;外耳道皮肤仅基底层细胞可见散在IL-1α mRNA阳性表达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为(566.27±148.94),胆脂瘤上皮除基底层细胞外,部分区域基底上层细胞也见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A值)为938.91±223.46,差异有极显著性(t=5.03,P<0.01).结论①MMP1在胆脂瘤上皮中高表达,并提示有MMP1和TIMP1表达失衡,与胆脂瘤骨吸收特性有关.②胆脂瘤上皮高表达的IL-1α可能是MMPs过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49.
嗓音声学分析在声带息肉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嗓音声学分析在评估声带息肉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86例声带息肉病人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声带息肉组比正常对照组有较高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声能量(NNE)和较低的谐噪比(HNR),各指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声带息肉术后1周和术前比较,jitter、shimmer和NNE均下降,HNR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NE指标的敏感性最高。结论嗓音声学分析可客观、定量地分析嗓音质量,评价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