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儿,男,10岁3个月。患儿18个月前右颈部出现黄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局部未见红肿破溃,此后肿块缓慢增大,并在阳光照射后出现局部瘙痒不适。近1个月来出现局部隐痛不适,在当地多家医  相似文献   
62.
心脑保护 戒烟为先——戒烟、控烟能给心脑血管获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突出的吸烟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的心血管病现状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初,心脑血管疾病给全球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各地专家合作,收集并分析了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其中心  相似文献   
63.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方法目前因其与经股动脉相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从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入杂志发表这篇个案就是希望能够促进这个方法的正确应用。读者通过阅读从中受益。受审稿专家委托,我对这个病例做一点评。从本例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看,术者术前准备充分,穿刺顺利,造影过程出现痉挛,导管退出困难。术者分析本例桡动脉介入操作致动脉内膜剥脱、桡动脉闭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术前镇静不充分。(2)桡动脉、尺动脉频谱舒张期反向波消失可能为原因之一,应加以警惕。(3)操作仍不够轻柔,忌"粗暴"。笔者根据资料和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最大的可能原因还是术者经验不足,操作不当有关。具体就是旋转导管的过程中只做水平旋转,没有纵向移动;从而造成桡动脉内膜与导管的缠绕形成损伤。对于术者如何"粗暴",文章中并未交待。对于术者在退出过程中的策略,笔者亦有不同看法,除了应用解痉和血管活性药物外,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送入导丝至造影管远端,松解导管与桡动脉内膜的缠绕(逆时针旋转),缓慢退出,而不是强行退出,一般情况下不用特别长的时间即可退出,也不用切开。对于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术者,一般应该在有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并接受过相关途径培训,或者在有经验的术者指导下进行。否则应该禁止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4.
灯盏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自灯盏花 [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 . Mazz .]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 :芹菜素 (1) ;山奈酚 (2 ) ;对羟基苯甲酸 (3) ;3 ,4 二羟基苯甲酸 (4 ) ;槲皮素 (5 ) ;木犀草素 (6 ) ;4′ 羟基黄芩素 (7)。其中山奈酚和槲皮素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热淋清颗粒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槲皮苷和槲皮素的HPLC定量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色谱柱,乙腈∶0.4%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槲皮苷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853~2.6970μg、0.0208~0.1456μg、0.0912~0.6381μg、0.00670~0.04691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1.6%)、99.2%(RSD2.1%)、99.8%(RSD1.4%)、99.4%(RSD2.2%)。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热淋清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6.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小鼠改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低死亡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缩短诱导时间。方法将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实验组、氢化可的松实验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实验组采用每隔2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次的方法诱导PCP;氢化可的松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2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地塞米松实验组至用药第16次(48d)后未见一只小鼠死亡,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包囊总检出率为86.67%(26/30),与氢化可的松实验组PC包囊总检出率63.33%(19/3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实验组给药14次(42d)后PC包囊检出率与氢化可的松实验组给药56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隔2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次可建立低死亡率小鼠PCP模型且缩短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67.
<正>我市地处山区,蜂类较多,群蜂螫伤导致体内一系列的变态反应,重症者迅速出现全身症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部浮肿、烦躁不安、痉挛、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昏迷致急性肾能衰竭、内脏出血,如果未及时正确救治处理,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Failures,MODS),其病死率高达90%以上[1]。2013夏秋之际,本院收治毒蜂蜇伤患者75例,其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相似文献   
68.
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损斑块的破裂致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最主要诱因,现有检测方法仅能运用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当时及事后,而上游的诊断手段目前仍不能大规模运用于临床.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形成机制及检测方法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急性冠脉事件的早期诊断及积极预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I~III期乳腺癌CD4+、CD8+T淋巴细胞癌巢浸润与TopoIIα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120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癌巢浸润,并分析其与TopoIIα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8+T淋巴细胞在癌巢的阳性浸润与TopoIIα的阳性表达存在明显相关(P<0.01);Cox单因素分析CD4+T淋巴细胞浸润与5年总生存率(OS)有关(P<0.05).结论 CD8+T淋巴细胞癌巢浸润与TopoIIα的高表达状态相关;乳腺癌原发灶CD4+ T淋巴细胞癌巢浸润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广西龙州果子狸旋毛虫分离株进行虫种研究,确定当地是否存在新虫种。方法对龙州果子狸旋毛虫分离株进行囊包形态学、毒力和保姆细胞形成时间进行实验观察。提取并且扩增该旋毛虫及从德保、南丹野鼠体内分离的旋毛虫、河南旋毛虫分离株细胞色素氧化酶1(COX1)基因,分析同源性及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生树,并且与Genbank已知的旋毛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龙州旋毛虫分离株原代囊包的平均大小为328.72μm×236.42μm。小鼠接种旋毛虫(2 000条/只)后,半数死亡天数为24~25d,死亡率为84.62%。小鼠感染后第18d开始形成保姆细胞,第34d后保持在较高水平波动,至56d实验结束时仍可见少量游离幼虫,未见钙化死亡囊。龙州旋毛虫分离株和南丹旋毛虫分离株、河南分离株之间COX1的同源性为99.8%~100.0%,遗传距离为0.000~0.003。龙州旋毛虫分离株、南丹旋毛虫分离株及河南分离株与基因库中T.spiralis COX1基因的同源性为98.8%~99.0%,遗传距离为0.003~0.005。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果子狸分离株与德保、南丹分离株及Genbank中的T.spiralis在同一分枝,与其它旋毛虫种在不同的分枝。结论广西龙州发现果子狸自然感染旋毛虫,与广西德保、南丹两县野鼠体内分离旋毛虫为同一虫种,即T.spirilas,广西未发现新的旋毛虫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