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特征以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以卵蛋白为过敏原致敏,反复多次激发以模拟临床反复发作过程,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再进一步划分4、8、12、16周4个时间段。观察指标: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与分类;②肺组织病理观察:进行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增殖评分,测定支气管壁的平滑肌面积、胶原沉积面积,及肺组织TGF-β1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值);③测定12周大鼠肺组织匀浆MDA含量、SOD活性及肺组织TGF-β1蛋白含量。结果①各时间段哮喘组的BALF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黏液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②4周哮喘组即有气道管壁增厚、平滑肌增生、胶原沉积增多、管腔变小、TGF-β1的表达增多等气道重塑的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以16周哮喘组最明显。③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的MDA含量、TGF-β1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延长卵蛋白激发时间可以成功制备SD大鼠慢性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哮喘气道重塑在早期即出现,中性粒细胞及氧化应激可能参与哮喘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72.
AKT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又名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2是AKT的重要亚型之一,可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已被定为癌基因[1].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47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9.3%(171/347),突变易发生于女性、腺癌、年龄(≤62岁)及不吸烟患者(P 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 0.05);突变类型以19-del和L858R为主(占87.1%)。ALK基因突变率为4.3%(15/347),ROS1基因突变率为1.7%(6/347),两基因突变均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无关(P 0.05),但ALK基因突变和ROS1基因突变者均为腺癌。另外,EGFR和ROS1基因突变共存者占0.3%(1/347)。结论 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ALK及ROS1基因突变率。EGFR突变易发生于女性、腺癌、年龄≤62岁、不吸烟者,ALK和ROS1基因突变可能更易发生于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和ROS1基因突变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少见部位脑膜瘤MRI表现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少见部位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脑实质脑膜瘤3例,侧脑室脑膜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颅骨脑膜瘤2例,鞍隔脑膜瘤1例.10例中9例为实质性,仅1例脑实质内肿瘤为囊实性.肿瘤在T1WI、T2WI信号接近脑皮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均高于脑实质,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对邻近组织无破坏者6例;术中发现肿块血供丰富,6例肿块边界清楚,有较完整包膜,4例呈侵袭性生长.结论充分认识少见部位脑膜瘤的MRI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pRb2/P130与CDK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b2/P130、CDK4在2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Rb2/P130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而CDK4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子宫内膜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pRb2/P130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K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b2/P130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pRb2/P130蛋白表达与CDK4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pRb2/P130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及CDK4的异常表达,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发展,是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进行超声分型,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59例乳腺增生症的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血流信号、频谱特点,观察异常回声区形态、部位、大小、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9例中,术前超声诊断53例,漏诊2例,误诊4例,本组诊断符合率89.8%。超声根据声像图特征分3型,即:单纯型8例,乳腺增生囊肿为主型19例,乳腺增生实质肿块型32例。结论:乳腺增生症声像图与病理结果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提高诊断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3D数字聚合酶链反应(PC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基因突变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0例初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的NSCLC患者血浆标本。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和3D数字PCR进行EGFR T790M基因突变检测,如检测结果不同,则取同期组织蜡块标本采用ARMS进行验证。结果 70例NSCLC患者血浆标本中,ARMS检出EGFR T790M突变30例,3D数字PCR检出EGFRT790M突变34例,其中4例3D数字PCR检测为EGFRT790M阳性,而ARMS显示为野生型。Kappa一致性检验和配对χ2检验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85,P0.001)。结论 3D数字PCR适用于检测NSCLC患者血浆EGFR T790M基因突变,并且能检测出ARMS漏检的病例。  相似文献   
78.
中耳类癌1例     
患者,男,43岁,因左耳耳鸣、听力渐进性下降20年入院。无眩晕、流脓等病史。19年前曾行左外耳道新生物摘除,术后病理示炎性肉芽组织。体检: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无面瘫及眼震,左外耳道见约蚕豆大小灰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触之软,鼓膜无法窥及。乳突CT检查示:左外耳道及鼓室有软组织影,听小骨破坏,乳突腔密度增高。纯音听力检测0.5~4.0kHz,听阈(55±10)dB。  相似文献   
79.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研究sialyl Lewisx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3例结肠癌组织中sialyl Lewisx和CD44v6的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指标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肠癌中sialyl Lewisx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和82.5%,且晚期结肠癌明显高于早、中期结肠癌(P<0.05);sialyl Lewisx和CD44v6表达具有一致性,且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结论sialyl Lewisx和CD44v6的表达与结肠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ialyl Lewisx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6例SPT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α-AT等9种抗体的表达,并对其中1例做AB/PAS染色。结果 6例SPT中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瘤体平均直径9.3cm;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状结构,假乳头轴心黏液变性,囊性区常见出血、坏死;其中1例除上述特征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印戒细胞样瘤细胞,这些瘤细胞AB/PAS染色阴性,CEA阴性,S-100蛋白阴性,随访至今已4年余,无复发及转移。2例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6例中3例有随访的均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免疫组化检测:6例Vim阳性(6/6),4例α-AT阳性(4/6),3例Syn阳性(3/6),1例CK弱阳性(1/6)、PR阳性(1/6),ER阴性(o/6),EMA阴性(0/6),CEA阴性(0/6),S-100蛋白阴性(0/6)。结论 SPT好发于年轻女性;组织形态学特征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与独特的假乳头状结构,偶见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间质可黏液变性;该肿瘤生物学行为交界性或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即使出现包膜及周围胰腺浸润,预后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