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应用听觉监测(IAM)的意义.方法 在26例桥小脑角手术中,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进行听觉监护,患者术前均有听力且ABR能引出.6例(23.1%)行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摘除术,14例(53.8%)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3例(11.5%)行前庭神经切断术,3例(11.5%)行桥小脑角占位摘除术.结果 ABR监护26例,2例(7.7%)监护失败,3例(11.5%)听神经瘤患者出现永久性潜伏期消失,21例(80.8%)成功全程监护并保留术后听力,15例(57.7%)联合ABR和CNAP进行监护.10例(38.5%)患者由于术中听觉潜伏期延长,采用罂粟碱干预,其中7例(70.0%)波形恢复.结论 术中听觉监护能有效协助手术,了解听觉通路的状况,CNAP更能定位蜗神经;使用罂粟碱进行干预,能部分恢复术中延长的ABR V波潜伏期,减少术中听觉损伤,降低术后听力下降的发生率;术中应联合应用ABR和CNAP.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安坦与异丙嗪对氯氮平所致流诞的疗效,作者将100例服用氯氮平出现流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安坦治疗组48例,异丙嗪治疗组52例。结果安坦组有效率为72%,异丙嗪组有效率9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有必要对异丙嗪治疗氯氮平流涎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李蕴 《陕西中医》2000,21(6):278-278
<正>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的作用。笔者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胃溃疡、低血压病、呃逆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1 病毒性心肌炎 王某,男,32岁。1995年5月6日诊。患者1周前感冒后自觉胸闷、心悸。听诊:心尖区第一音减轻并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  相似文献   
24.
李蕴  吴皓 《家庭用药》2010,(5):31-31
先天性耳聋的原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性耳聋是遗传物质即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约占所有耳聋的50%。引起耳聋的常见基因现在已经能进行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5.
小肠疾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口服或插管钡剂造影,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尝试利用肠溶型产气剂结合肛管注气的方法行小肠双对比造影和CT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7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8水平,观察其与肝功能及肝内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检测对象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36例,肝硬化35例,HBV血清标志物均为阳性,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阴性,无台并其它感染。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对照组为30例健康献血员,其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与观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方法为双杭体夹心法,试剂盒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室,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统计学方祛:IL…  相似文献   
27.
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内耳的功能及形态变化已有较多研究,有关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变化目前报道尚少.目的探讨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损伤及恢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完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所用动物为新生罗曼鸡.干预将雏鸡于初次耳中毒后16 d开始再次每天肌注卡那霉素(200mg/kg),共10 d.主要观察指标于再次药毕后1,7,10,15 d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观察其阈值、阈值时Ⅰ波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首次耳中毒时,小鸡听功能损失于药毕时达到极限.停药后即迅速开始恢复,药毕7 d时,鸡ABR阈值有明显下降,药毕10 d时,ABR阈值恢复稳定.再次施药10 d完毕时,小鸡ABR阈值再次明显升高,但其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107.14 vs 116.32),药毕后鸡听功能恢复更快,再次药毕7 d时鸡ABR阈值已恢复稳定,与再次药毕1 d时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此后鸡ABR阈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时,其听功能损失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恢复速度亦较初次损伤时为快.结果提示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基底乳头对卡那霉素的再次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8.
后巩膜葡萄肿超声显像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李舒茵,李蕴随本文对55例双眼变性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110眼)患者,用美国产OPHTHASONICA/BⅢ+眼科专用扫描仪进行探查。直接接触法。A超自动测量眼轴长度10次,取平均值;B超观察后巩膜葡萄肿形态、位置...  相似文献   
29.
背量: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内耳的功能及形态变化已有较多研究,有关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变化目前报道尚少。目的:探讨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损伤及恢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完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所用动物为新生罗曼鸡。干预:将雏鸡于初次耳中毒后16d开始再次每天肌注卡那霉素(200mg/kg),共10d。主要观察指标:于再次药毕后1,7,10,15d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观察其阈值、阈值时I波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首次耳中毒时,小鸡听功能损失于药毕时达到极限。停药后即迅速开始恢复,药毕7d时,鸡ABR阈值有明显下降,药毕10d时,ABR阈值恢复稳定。再次施药10d完毕时,小鸡ABR阈值再次明显升高,但其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107.14vs 116.32),药毕后鸡听功能恢复更快,再次药毕7d时鸡ABR阈值已恢复稳定,与再次药毕1d时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此后鸡ABR阈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时,其听功能损失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恢复速度亦较初次损伤时为快。结果提示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基底乳头对卡那霉素的再次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5-HT3/4受体在内源性多巴胺调节胃动力中的作用,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胃轻瘫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5-HT3/4受体在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的表达。采用Power 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胃体纵行肌的收缩活动。结果在基础状态下,6-OHDA处理模型组大鼠离体胃体纵行肌的收缩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加入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后,6-OHDA处理模型大鼠肌条的收缩强度上升幅度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5-HT3/4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5-HT4受体蛋白水平下调,5-HT3受体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损毁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引起外周胃肠道内源性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升高,胃动力减弱,5-HT4受体蛋白水平下调。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动力减弱可能与5-HT受体蛋白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