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2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无创呼吸机尽早干预治疗不仅帮助很多患者改善了病情,节省了费用,还避免了气管插管的痛苦,且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当前阶段,呼吸机已经在临床内广泛应用,这种设备挽救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是医疗机构内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基于此,笔者就本院使用的飞利浦无创呼吸机V60在日常使用中所遇到的一些典型的故障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法,并进行以下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特征, 寻找双相障碍的素质性影像学标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 纳入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的169例处于不同临床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 其中双相抑郁组68例、双相(轻)躁狂组29例、双相缓解组72例]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113名对照者(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组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 采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 采用正性和负性情感量表评估正性和负性情绪程度;同时采集所有被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最终64例双相抑郁患者、28例双相(轻)躁狂患者、66例双相缓解患者和112名对照者纳入分析。采用局部活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分析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 对4组被试者的ReHo值进行协方差分析, 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ReHo值进行事后检验, 并分析4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组和对照组的ReHo值差异脑区为双侧小脑后部(左侧F=11.41, 右侧F=10.45)、双侧距状皮质(左...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估基于谐波分析法观察抑郁症(DD)患者脑网络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 对55例DD患者(DD组)和46名正常对照者(NC组)采集全脑3D高分辨T1WI,利用FreeSurfer 5.3.0工具构建脑网络6种形态学特征,包括脑区顶点数、表面积、灰质体积、平均皮层厚度、高斯曲率及折叠指数,以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分解获得公共谐波;比较组间不同形态学特征所在谐波能量及脑区灰质体积。结果 组间不同形态学特征总谐波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特定谐波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要包括脑区顶点数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6、15、44、57谐波,表面积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6、16、57谐波,灰质体积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12、13、15、57谐波,平均皮层厚度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19、35、36、44谐波,高斯曲率谐波能量差异为第34、40、54、57谐波,以及折叠指数谐波能量差异为第5、16、21、57谐波。DD组左脑区颞横皮质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大于NC组(t=2.900,P=0.004)。结论 谐波分析法可用于观察DD患者脑网络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4.
陈欣  陈刚  李科 《右江医学》2011,39(6):700-702
目的探讨流出道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动过缓住院患者75例,行选择性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观察术前及术后一周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间隔起搏植入手术,其中LVEF正常者,术后有提高LVEF,缩小LAD和LVEDD趋势(P>0.05);LVEF低于正常非心房颤动者,间隔起搏能提高LVEF(P>0.05),缩小LAD、LVEDD(P<0.05),改善心功能;LVEF低于正常合并心房颤动者,室间隔起搏有明显提高LVEF、缩小LAD、LVEDD趋势(P<0.05)。按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心功能显著改善(P<0.01)。结论对于有安装埋藏式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施行流出道室间隔起搏能改善心功能,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进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45.
P T TG和bFGF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PTTG)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0 例NHL 患者和20 例良性淋巴 结炎中PTTG mRNA 及其蛋白、bFGF 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 mRNA 及其蛋白在N HL 中的阳性 表达率分别为54. 0 %(27/ 50) 和50. 0 %(25/ 50) ,均高于对照组; bFGF 蛋白在N HL 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0. 0 %(25/ 50) ,高于对照组;PTTG mRNA 及其蛋白、bFGF 蛋白均与N HL 的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呈 正相关关系;PTTG mRNA 与其蛋白表达,与bFGF 蛋白表达均呈等级正相关;与近期疗效呈负相关关 系。结论 PTTG或bFGF 可能与N HL 生物学行为有关,PTTG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促进bFGF 表达,参与NHL 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6.
笔者采用颈部组织稳定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可使颈部的肌肉、神经、血管、颈椎关节达到相对稳定,椎-基底动脉供血得到改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苯丁酸钠(SPB)对脑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C6细胞分别经1、2、4mmol/L SPB处理后,应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检测法测定克隆形成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FAP表达。结果 C6胶质瘤细胞的光镜下、电镜下的结构改变显示细胞分化趋于成熟;MTT显示胶质瘤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各浓度SPB处理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1),而处于S期细胞数减少(P<0.01),4mmol/L SPB处理组可见凋亡峰;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检测示克隆形成率降低(P<0.01);GFAP表达增多。结论 苯丁酸钠可明显抑制C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甚至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8.
PHILIPS Light—Speed-16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安全、费用低廉、准确性高的冠状动脉狭窄检查方法。随着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已经成为冠心病筛选的常规检查之一。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7月,我们共对18例患者行MSCT冠状成像检查,再结合SCA检查,发现MSCT在临床冠心病的筛选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9.
2′,4′-二氟-α-(1H-1,2,4-三唑-1-基)苯乙酮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4′-二氟-α-(1H-1,2,4-三唑-1-基)苯乙酮(1)是合成氟康唑的关键中间体。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是先将1H-1,2,4-三唑(3)与NaHCO3在甲苯中回流,然后滴加α-氯-2′,4′-二氟苯乙酮(2),于110°C反应4h,收率仅8.7%[1]。作者通过提高三唑的投料量,可使收率提高到30%,但操作仍甚繁琐;后设计相转移催化的三唑烷基化方法,以TEBA作为固-液相转移催化剂,K2CO3为缚酸剂,CH2Cl2为溶剂,常温反应即可制备目标化合物,收率提高到82.6%。新的方法具有操…  相似文献   
50.
新型三氮唑类化合物的抗念珠菌属真菌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类新型的三氮唑化合物对念珠菌属真菌的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 测定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从而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作用。结果:所有24个新的化合物对念珠菌属真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2对白念珠菌的活性最强,是标准对照品氟康唑的256倍。化合物17对耐氟康唑的白念珠菌的活性最强,是标准对照品氟康唑的16倍。结论:化合物12和17可以作为两个潜在的药物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