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69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89篇 |
预防医学 | 2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9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齿苋抗家兔主动脉泡沫细胞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马齿苋抗家兔主动脉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 ,研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的有关因素。方法 动物分为 4组 ,A、B、C 3组建立动物高脂模型 ,B、C组分别喂饲马齿苋干粉 8或 12g/ (d·只 ) ,实验 11周末 ,采血测定血脂、丙二醛、血液粘度等指标并观察透射电镜下主动脉内膜病理改变。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AS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 B、C组与A组相比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丙二醛 (MDA)、全血低切表观粘度、血浆中切表观粘度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上升 (P <0 0 1) ,C组TC、全血低切表观粘度数值较B组明显降低 (P <0 0 1)。多元方程显示α =0 0 5,0 0 1时对Y有显著影响的是TC(X1) ,血浆中切表观粘度 (X6 )。结论 马齿苋可明显阻止或降低血清TC、TG、MDA、全血低切及血浆中切表观粘度的升高 ,并升高HDL -C ,随着剂量的增加 ,马齿苋作用增强。电镜观察显示马齿苋能使主动脉内膜泡沫细胞数目减少 ,脂质沉积减轻 ,抑制AS斑块形成。多元分析表明 ,影响主动脉AS形成的主要因素是TC及血浆中切表观粘度 ,二者皆为正向影响 ,且TC影响最大。试验显示 ,马齿苋降低该两项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2.
63.
传统的作法是术前4~6小时不进食.某些麻醉师坚持这一点,认为这样做可以防止麻醉期间胃反 流.但是,人们不禁要问这样做是否过分谨慎了?生理学家研究显示,胃排空清淡食需3小时,而立即可排空流质.作者任意抽取100名选择性手术病人,允许他们在术前2小时自由进清谈流质或者常规饥饿6小时.两组间平均胃容量及pH值无明显差异,并且不存在胃反流问题.而饥饿6小时的病人常常主诉烦渴,作者认为可能存在着脱水的危险,特别是在周围环境炎热的情况下.一家出版物重申了约瑟夫·李斯特(无菌技术之父)的劝告(1883):“希望胃内无固体食物后再行麻醉;但是大约术前2小时给杯茶或牛肉汤是有利健康的”. 相似文献
64.
65.
本文总结了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成效,结合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旨在进一步完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提高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质量和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以期为促进医学院校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面肌痉挛是神经科临床常见而难治的一组症候之一。其特点为:多数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初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以后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本病进展缓慢,一般不会自然好转,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面肌痉挛的病因不明,因此常无有效的治 相似文献
67.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气单胞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为水中常居菌。本菌引起人类各种疾病:急性胃肠炎、败血症、腹膜炎等。引起人类肠道内感染主要表现为腹泻,有关资料报道好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成人较少报道。我们从一老年腹泻患粪便中分离出此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