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探讨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白色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50眼,对照组48例48眼。对照组不做前囊膜染色。观察组采用黏弹剂下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前囊膜染色针抽取5g/L吲哚菁绿溶液0.1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30s,平衡盐液置换出多余染料。两组均应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

结果:观察组前囊膜呈现均匀的淡绿色,能见度显著提高,有48眼撕囊成功,成功率96%; 对照组有29眼撕囊成功,成功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前房未见染料颗粒残存及虹膜炎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角膜透明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对白色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的成功率,从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使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初学者较快掌握连续环形撕囊术,改善初学者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一种心脏死亡大鼠供体角膜移植排斥模型,观察术后排斥反应,总结手术操作技巧,提高大鼠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成功率。方法 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供体组(10只,20眼)、实验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20只,20眼)、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20只,20眼)。5 m L空气注射入供体大鼠心腔内造成心脏死亡后取4.25 mm直径角膜植片。实验组大鼠采用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作4.0 mm直径植床,将供体植片用国产12-0缝线间断缝合于受体植床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照组采用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用4.0 mm环钻取角膜,植片旋转180°原位缝合。术后两组大鼠滴妥布霉素眼膏1次/d。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直至术后14 d取材。统计两组排斥反应指数评分,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实验组大鼠中有1只死亡,19只发生排斥反应,排斥率为100%,对照组无排斥反应发生;(2)术后14 d,实验组排斥反应评分为(8.5±2.12)分,远高于对照组排斥反应评分(3.0±0.32)分,... 更多  相似文献   
63.
白藜芦醇抑制喉癌Hep-2细胞体外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川  季文越 《医学争鸣》2005,26(9):844-845
目的:研究中药白藜芦醇对喉癌Hep-2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白藜芦醇引起Hep-2细胞的DNA损伤. 结果:5和10 mL/L白藜芦醇能引起Hep-2细胞DNA损伤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实验组细胞拖尾率(%)为82.2, 94.9,尾DNA含量(%)为12.25(9.10), 23.40(13.53),尾长(μm)为10.50(9.48), 18.45(8.20),尾动量(μm)为1.80(1.60), 3.80(3.7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中药白藜芦醇具有致Hep-2细胞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JNA)切除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行鼻内镜下JNA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记录既往治疗情况、肿瘤累及范围、术前是否行血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手术步骤、随访时间及是否复发.选择既往手术史、颈内动脉系统分支供血、术前栓塞、翼突根海绵状骨受累、蝶骨大翼受累、翼肌间隙受累、颞下窝受累、眼眶受累等8项临床指标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探讨上述因素对复发是否存在影响.结果:47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随访12~87个月(中位随访期35个月),随访期内共6例复发.χ2检验示翼突根海绵状骨受累与复发相关(P<0.05).既往手术史、颈内动脉系统分支供血、术前栓塞、颞下窝受累、眼眶受累、翼肌间隙受累、蝶骨大翼受累等因素与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复发位点位于翼突根附近.结论:翼突根海绵状骨受累与鼻内镜下JNA切除术后复发相关,在内镜手术及随访中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将其分为为菲变应性因素组和变应性因素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鼻阻力等指标问的差异。结果81例患者中,非变应性因素组45例,变应性因素组36例。两组问症状VAS评分和鼻息肉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P=0.40:t=0.58,P=0.64)。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变应性因素组的前组筛窦病变程度较非变应性因素组严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2.11,P=0.03),而其余各鼻窦及OMC区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嗅觉功能以及双侧鼻腔总阻力亦无显著性差异(t=0.15,P=0.88:t=0.57,P=0.61)。结论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中不起主导作用,对临床症状、鼻息肉大小、嗅觉功能和鼻阻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前组筛窦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累及额窦及其引流通道的内翻性乳头状瘤既往报告不多。本研究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额窦及其引流通道的内翻性乳头状瘤,探讨相应术式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累及额窦及其引流通道的乳头状瘤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3~70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病变范围进行分期,然后进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根据Krouse分期系统,所有患者病变均为13期,经鼻内镜手术顺利切除肿瘤,其中肿瘤的根基部位于额隐窝外侧壁者4例,采用DrafⅡA型手术;肿瘤根基部位于额隐窝和额漏斗内侧壁和后壁,以及外侧壁和后壁者3例,采用DrafⅡB型手术;he瘤根基部位于额隐窝和额漏斗后壁,或者内侧壁和后壁,且肿瘤累及双侧额窦者2例,采用DrafⅢ型手术。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随访,其中3例术后复查CT,随访5~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术前诊断,未发现局部恶变。结论术前CT和病理检查对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MRI检查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经鼻内镜手术去除累及额窦及其引流通道的T3期乳头状瘤,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川  白旭东 《吉林医学》2008,29(3):206-20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静脉内径、管壁情况、血栓情况。结果: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治疗前超声表现为血栓形成部位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栓为低回声,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显示。治疗后超声表现为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血栓回声较治疗前增强,血栓消失或都分消失,静脉管腔呈不同程度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准确的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可在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8.
羊膜移植丝裂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探讨羊膜移植并丝裂霉素治疗复发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观察分析了43例(47眼)复发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并加用丝裂霉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12月。结果 形成稳定的眼表,复发率降低至5%以下,并有效解决了复发胬肉所致的睑球粘连。结论 羊膜移植并丝裂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9.
功能性发音障碍(附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发音障碍又称功能性发音困难、癔病性失语等.是癔病的一种表现,综合其症状及临床表现,将其归纳分为:失音型、痉挛型、假嗓音型、开放性鼻音型、缄默型及类声带麻痹型.由于临床表现较复杂,往往以喉炎、声带麻痹及环杓关节炎误治.本文对158例病人,就其临床分型、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做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70.
周期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斜视,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病例报告如下·张某,男,8岁,患儿3岁时发现“对眼”,给予阿托品散瞳验光,右眼 2·50 DS,左眼 2·00 DS,配镜做弱视治疗·1 a前因发热后斜视呈周期性发作而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正常,双眼视力均为1·0,屈光状态右眼 1·25DS,左眼 1·25 DS·眼球运动:双眼内直肌肌力亢进·眼位:经戴镜斜视角无明显改变,斜视日 15°~ 25°,非斜视日 5°·三棱镜中和:斜视日33 cm 60△~ 90△,6 m 60△~ 80△(左右眼斜视角相等),非斜视日 20△~ 25△,2 d斜度大,1 d斜度小,在斜视日的第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