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单侧耳蜗性聋患者对侧耳耳声发射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致聋因素在致单耳发病时对对侧耳潜在的影响。方法 :利用OtodynamicILO96耳声发射分析仪 ,对 35例单侧耳蜗性聋患者 (分为 5组 :发病 2个月以内的突发性聋 9例为S1组 ,发病 1年以上的突发性聋 6例为S2 组 ,梅尼埃病 13例分为M1、M2 组 ,不明机理的耳蜗性聋 7例为UNK组 )对侧耳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的反应幅值、反应重复率及频带的重复率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曲线特点及 1~ 5kHz反应幅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1组、M2 组TEOAE的反应幅值、反应重复性、频带重复性明显低于正常值 ,DPOAE幅值明显降低 ;S2 组、M1组、UNK组TEOAE和DPOAE正常。结论 :在不同致聋因素中 ,有的对单耳产生损伤作用 ,有的对双耳产生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FSNHL)的病因及其相应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误诊及漏诊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表现、听力学及影像学特征。结果①病因:按照发病率高低依次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LSNHL)29%(21/73),梅尼埃病(MD)23%(17/73),内耳畸形16%(12/73),迟发性膜迷路积水11%(8/73),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7%(5/73),早期听神经瘤6%(4/73),噪声性聋4%(3/73)及不明原因者4%(3/73)。本组病例未见听神经病、外淋巴漏及耳周血管变异等病因。②LSNHL、MD早期多表现为低频听力波动;早期听神经瘤及噪声性聋表现为高频听力波动;ASNHL及双侧内耳畸形多为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③容易误诊及漏诊的疾病:双侧对称性前庭扩大畸形可于成年后出现对称性、波动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发病常有导致颅压及腹压骤变的诱因,影像检查可与ASNHL鉴别;单耳高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需警惕早期听神经瘤,增强MRI应作为常规检查以避免漏诊。结论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病因众多,表现各异;诊断除需关注病史、症状及听力学特征外,发病诱因及职业环境可提供重要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片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地屈孕酮片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注射黄体酮治疗。用药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腹痛等临床症状及B超、孕酮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片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能提高机体孕酮水平。  相似文献   
34.
客观性耳鸣根据其耳鸣声的来源分为血管性及肌源性。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对部分血管性耳呜进行病灶定位,其中部分病例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然而对肌源性耳鸣的认识却远不如血管性耳鸣明确。本文报道一例可自我调控的肌源性耳鸣,通过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对其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5.
<正>突发性听力损失(简称突聋)确切病因不清,有很多病因学假说:血管病变、内淋巴水肿、病毒感染、迷路膜破裂或上述两个或多个因素的联合,其中血管病变在突聋发病机制中被广泛认可[1]。由于突聋患者以听力下降为主,大多数能生活自理,易忽略对病情进展的观察。本文通过对一例血管源性突聋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希望对突聋的诊疗有所帮助。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2021年5月1日无明显诱因左耳突发听力下降,伴耳鸣,非天旋地转样头晕,呈昏沉感,有恶心,无呕吐,当时未诊治。1周后头晕减轻,听力下降、耳鸣无改善。  相似文献   
36.
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听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听功能的关系,并为认知障碍寻找客观的评估方法。方法健康老年人(正常组)、年龄相关认知障碍(agerelatedcognitiondeclination,ARCD)老年患者(ARCD组)以及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mildcognitiondeclination,VMCD)的老年患者(VMCD组)各30例,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状态评分,并进行纯音听阈(puretoneaverage,PTA)、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言语测听等听功能检查。结果①纯音听阈、ABR波V反应阈ARCD组及VMCD组较正常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言语测听言语识别阈VMCD组显著高于其它组;最大言语识别率VMCD组显著低于其它组,而ARCD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BRIII-V波间期VMCD组显著高于其它组,而ARCD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不影响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等测试结果,系列外周听功能测试方法不能作为评估认知障碍的手段。引起认知障碍的血管病变波及听觉及其它皮层中枢可能导致言语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南阳市卧龙区实施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5年来,对暗娼人群(FSW)的宣传干预效果。[方法]2005~2009年,对南阳市卧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年度登记管理的高、中、低档娱乐场所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检测。[结果]2005~2009年合计调查暗娼1 715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0.33%、56.00%、63.71%、80.59%、85.19%(P<0.01);在过去12个月中,最近1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18.56%、36.73%、49.03%、81.38%、85.45%(P<0.01);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分别为31.67%、33.67%、36.84%、46.54%、51.32%(P<0.01)。检测1 715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例,阳性检出率为0.17%。[结论]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使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8.
多频听性稳态诱发反应的赝象分析及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频听性稳态诱发反应(MASSR)赝象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探讨MASSR的稳定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试健康青年(正常组)及耳蜗性聋患者(耳蜗性聋组)的MASSR,比较赝象的出现率及分布特点;对正常组于第1次测试后,改期进行重复测试,并对其中3例于睡眠状态进行再次重复测试,观察MASSR阈值的稳定性,并分析睡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①假阴性测点的出现率在低频区较高频区高,主要出现在接近反应阈的测点,偶见于较远离反应阈的测点;正常组与耳蜗性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睡眠状态测试时假阴性测点消失;双耳多频率同时刺激时,因相互干扰而使部分频率阈值提高。②正常组重复测试时,0.5kHz的阈值变动范围为0~30dB,变动的平均值为11.67dB,其他频率阈值变动范围为0~10dB,变动平均值〈5dB,较0.5kHz稳定。③单耳全聋患者,2例2耳高刺激强度时记录到假阳性反应。结论:MASSR清醒状态测试时存在假阴性反应,高刺激强度时存在假阳性反应,低频区重复测试的稳定性不良,且测试费时。作为一种客观评估听阈的方法,较之听性脑干反应及40Hz相关电位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的表现形式及建立新生儿ABR正常参考值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40耳)足月产且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筛查的3~5天龄新生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观察其反应阈、潜伏期、波间期及波形随着刺激强度降低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与耳科正常青年人50例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新生儿ABR反应阈为33.67± 6.25 dB nHL,80 dB nHL刺激时,波I、III、V潜伏期分别为1.91±0.16、4.85±0.28、6.98±0.28 ms,I-V波间期为5.05±0.25 ms,III-V波间期为2.17±0.21 ms,I-III波间期为2.90±0.22 ms.其反应阈高于正常青年人,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较正常青年人延长,V/I振幅比0.55± 0.27,低于正常青年人.两组上述各观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阈强度时,波I、III、V同时可见者占40%,仅可见波V者占25%,仅可见波III者占32.5%,仅可见波I者占2.5%.单耳波III或波I最后消失者,均为右耳.结论 相同天龄的新生儿听觉系统的成熟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分别表现为波V、波III或波I最后消失,或在阈强度时,同时可见波I、波III及波V;同一个体左右侧发育程度亦不同步,因而难以在某一个年龄点上建立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时患者的听阈改变及其对耳鸣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2例在习服治疗过程中出现耳鸣急性加重的患者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及甘油试验等听力学检测,对新出现听阈提高者在习服治疗的同时,按照突发性聋方案治疗.对照组75例仅接受习服治疗.分析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时的听阈改变,以及耳鸣加重组与对照组在习服治疗的第3、6、9、12个月时的耳鸣代偿情况.结果 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时,出现3种类型的局部频率听阈提高:①既往为4~8 kHz高频下降型听力曲线,耳鸣加重时,相邻的中频区1~2个频率(含半倍频)听阈提高;②既往中频区单个频率听力损失,耳鸣加重时,紧邻的中频区新增单个频率听阈提高,听力曲线由锯齿型转变为凹槽型;③低频听力波动型,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时,125~1000 Hz平均听阈较既往提高10~30 dB,而高频区听阈无改变.按照突发性聋方案治疗后,随着新出现听力损伤的恢复,25例随之实现耳鸣代偿.耳鸣加重组与对照组在习服治疗的第3、6、9个月,代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5、0.005、2.587,P值均>0.05),12个月时,耳鸣加重组代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108,P<0.05).结论 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时,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局部频率听力损失,对新出现听力损失及时有效的治疗,在挽救听力的同时,加速了耳鸣的代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