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效果。方法 16名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3周前和卧床结束当天起床前各进行一次fMRI实验,包括中性、冲突两种任务模式和事件相关设计。随机分对照组(8人)、用药组(8人),用药组卧床期间服用自制中药制剂200 mL/d,3周,对照组服用等量安慰剂。结果两组模拟失重前:前扣带回、额叶和丘脑出现显著的激活。模拟失重后(对照组):额叶、前扣带回激活区的范围和信号强度较卧床前显著减少,丘脑激活消失。模拟失重后(用药组):前扣带回出现了显著的激活区,丘脑可见较显著的激活区,右侧额叶额中回小范围激活区。脑激活区范围和信号强度接近模拟失重前状态。结论模拟失重状态对认知功能有明显的影响,中药可以增强相关脑区对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2.
研究背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功能活动检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对下颌运动和疼痛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是引起面部疼痛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滑膜炎患者执行单侧紧咬任务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探讨与单侧紧咬运动和滑膜炎患者咬合痛相关的脑功能活动。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TMD滑膜炎单侧咬合痛患者14例,对照组为健康受试者14名。对侧咬合痛指右侧磨牙紧咬引起左关节区疼痛;同侧咬合痛指右侧磨牙紧咬引起右关节区疼痛。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TMD咬合痛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值,使用方法为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患者组和对照组均行单侧紧咬任务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功能性磁共振图像使用SPM99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4例患者中8例为对侧咬合痛,6例为同侧咬合痛。SCL-90测试结果表明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分值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功能性磁共振组分析结果显示单侧紧咬运动激活额下回、中央前回、额中回、颞上回和岛叶。右侧紧咬运动和左侧紧咬运动激活部位不同。单侧和对侧咬合痛患者组分析结果显示右侧紧咬运动激活额下回、颞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和前扣带皮层。 结论:额下回和中央前回在单侧紧咬运动中起重要作用。TMD滑膜炎咬合痛患者前扣带回激活可能和与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观察模拟失重对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名航天志愿者完成卧床3周的模拟失重实验。实验前后使用fMRI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测试。实验采用恐惧情绪图片刺激。结果卧床前,在完成任务时,双侧枕叶枕中回、枕叶楔叶、双侧额叶额中回及双侧丘脑出现显著的脑激活区;双侧边缘叶海马旁回及右侧杏仁核出现了小范围的激活区。卧床后进行同一任务扫描,激活脑区的范围及信号强度与卧床前相似。结论模拟失重状态后,对情绪激发图片反应的脑区激活模式与模拟失重状态前较为接近。说明模拟失重状态对航天训练员情绪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对人脑灰质密度的影响。方法 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30 d的-6°头低位模拟微重力卧床实验。使用3.0T超导MR成像系统采集卧床前后的高分辨率全脑解剖成像数据,用SPM8软件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比较志愿者卧床前后的脑灰质密度变化。结果卧床后志愿者双侧丘脑、双侧枕叶、右侧顶下小叶的灰质密度减少(P<0.005)。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可致正常成年人脑灰质密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胆道梗阻性疾病128例,并将MRCP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66%,MRCP定性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1%。结论MRCP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无需造影剂而能直观显像等优势,是胆道良恶性梗阻性病变经B超(BUS)初筛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6.
Elscint原产以色列,现已并入GE多年。国内同型号设备尚有多台,基本已接近使用年限,处于故障频发阶段。该机型配件很难买到且价格不菲,我们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就地取材,发现问题能及时的进行维护保养与检修,始终使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保持较高开机率。现介绍故障维修3例。  相似文献   
57.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方法研究正常儿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执行高级抑制功能执行-不执行(Go-NoGo)操作任务时脑功能状态及激活模式。方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10例与年龄、性别、利手匹配的正常儿童11例执行组块设计的Go-NoGo任务,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执行不同任务与静息状态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1)在执行刺激匹配的Go任务时,正常儿童脑激活区主要在左侧丘脑及右侧扣带回,右侧额中回(BA9/10)有小范围激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左侧丘脑激活范围显著减小,右侧基底节区及中脑出现了激活。(2)在执行反应匹配的Go任务时,正常儿童右侧岛叶、扣带回及左侧额叶可见激活。多动症儿童在右侧额中回(BA6/9)可见少量激活。(3)在执行NoGo任务时正常儿童右侧额中回(BA46)为主要激活区,左侧前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及右侧丘脑可见激活。多动症儿童右侧额叶激活区增多,但主要在BA8区,而前额叶(BA9、10)的激活并不显著,丘脑激活范围及强度较正常儿童均有增加。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以前额叶及扣带回前部为主的功能低下脑区,同时有丘脑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研究微重力环境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方法 9名健康男性青年头低位卧床4周.卧床前、卧床1周时和卧床4周后各对其进行1次倒数2项工作记忆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 结果 模拟失重前,工作记忆任务激活的脑区有双侧额叶(BA46/9、47、6)、前扣带回(BA32)、双侧顶叶(BA7)、双侧枕叶(19/18)和左侧丘脑.模拟失重1周时,激活脑区的范围和信号强度变化显著.模拟失重4周后,激活脑区与卧床前趋于相似. 结论 ①模拟失重状态时,人脑工作记忆功能状态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功能脑区激活范围和部位的变化;②模拟失重环境对工作记忆信息的被动贮存影响不大,但对信息的主动复述维持及中央执行系统的信息操作功能有明显、可逆的影响;③失重1周时,人脑激活区变化显著.失重4周时,人脑已经开始逐步适应,但未正常化.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DCE)MRI的各项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增强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强化率(Slmax)、达峰时间(Tpeak)、MIP图血管计数(NTV)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52例确定一周内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记录上述参数。对切除病变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边缘MVD(mMVD)、中心MVD(cMVD)和VEGF的表达。将DCE-MRI各项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病变的mMVD、VEGF表达与TIC类型、Tpeak、及NTV育相关性;其中TIC类型与mMVD关系最为密切,Tpeak与VEGF之间的关系最密切;cMVD与各参数间无明显线性关系。52例患者中乳腺癌22例,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的TIC呈Ⅲ或Ⅱ型,EER、NTV和D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Tpeak及SI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P〈0.005)。Slope在良、恶性病变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DCE—MRI多项参数中,TIC类型、NTV、Tpeak与MVD和VEGF有相关性,反映了良、恶性病变的血管生长差异,具有很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下肢肌力训练方法和功率车训练方法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缩和功能改变的防护效果.方法 15名男性被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训练组和功率车训练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组共进行了25 d(次)训练,下肢肌力训练组每天进行16 min的训练,功率车训练组每天进行30 min的训练.大、小腿肌肉体积分别于卧床前、卧床第28天和起床后第2天进行了3次测量,下肢等动肌力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第2、7天进行3次测量.结果 与卧床前相比,卧床第28天下肢肌力训练组平均大腿肌肉体积和小腿肌肉体积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功率车训练组的变化介于上述两组之间,两个运动训练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起床后第2天对照组左膝伸峰力矩、左膝伸平均功和总功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下肢肌力训练组,但是,右膝的变化则不及左膝明显,对照组卧床后不仅同侧下肢屈伸峰力矩不平衡现象明显增加,而且双膝峰力矩不对称现象也明显增加.结论 下肢肌力训练方法对于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缩及其功能改变具有明显的对抗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