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58篇 |
药学 | 41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某区部队7起发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发热疫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以减少或杜绝类似疫情发生。方法自制调查表现场填写;深入事发单位调查相关情况;采集病人血清作相应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病官兵共295例,发病率3.4%~33.2%,总发病率为4.8%;所有患者均有体温升高,其中在单位就地治疗与观察82例,住院治疗213例,住院率达72.2%,死亡1例。结论尽管各单位发生疫情的种类不同,但只要控制初始病例,切断传播途径,消除相应的诱发因素,疫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有利于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本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耳支架的选择对于成功塑造一个外形逼真,与健耳对称匹配,不易吸收的再造耳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观察自体肋软骨与Medpor耳基复合耳廓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01/2007-01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11 例,术前签定手术知情同意书及医疗植入物知情同意书。②主要材料:Medpor耳基支架由美国PARK大学Porex外科医疗公司生产。③试验方法:取自体第九肋软骨作为耳轮,Medpor耳基复合支架植入,覆盖颞筋膜瓣和游离皮片一期完成全耳廓再造术。④试验评估: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的成活情况及形态。
结果:11例患者再造耳均成活,术后随访 6~ 18个月,无一例支架外露。未出现排异,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10例再造耳廓形态逼真,质感柔韧,立体感强,颅耳角与健耳对称。有1例因为瘢痕体质导致术后瘢痕增生,耳廓形态不佳。
结论:采用自体肋软骨+Medpor耳基复合耳廓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术,既弥补了单纯用Medpor支架植入质地偏硬,易外露的缺点,又解决了肋软骨耳支架远期易吸收变形和手术创伤大的缺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全耳廓再造支架。 相似文献
64.
为比较医生与护士手的细菌污染情况,笔者对25名医生,25名护士手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1)标本采集: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为30cm^2),随之转动取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有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中,立即送检;被检者取样后用皂液流动水冲洗手待干后,用75%乙醇液消毒后熏复上述操作取样做对照,分消毒前、后共采集标本100份。(2)检查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采用倾注法将采样管用力振荡80次,无菌吸管吸取0.1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BPH膀胱逼尿肌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5例BPH患者和15例同龄无膀胱流出道梗阻(BOO)患者的膀胱逼尿肌,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逼尿肌结构改变,电镜下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PH组膀胱逼尿肌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AI)为19.07±4.52,较对照组8.57±3.20显著升高(P<0.01).BPH组Fas的阳性表达率为96.0%,较对照组73.3%明显增加(P<0.01).BPH组FasL的阳性表达率为96.0%,较对照组66.7%明显增加.(P<0.01).光镜和电镜下BPH组逼尿肌细胞形态紊乱,细胞问结缔组织增生,电镜下BPH组凋亡细胞相对增多.结论BPH患者逼尿肌较同龄正常逼尿肌细胞凋亡率上升,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升高,提示此改变是引起凋亡上升的原因.除去超微结构的改变等影响了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外,逼尿肌细胞凋亡增加也可能是导致逼尿肌功能减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硒和铁及铜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风险的关系, 并分析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0—2012年建立的兰州地区出生队列, 在孕早期对孕妇相关信息进行基线调查, 并在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 d分别进行随访。采集分娩时新生儿脐静脉血, 并从医疗记录中提取其出生结局信息。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队列中新发的经超声心动检查确诊的97例CHD患儿作为病例组, 在出生后健康的适龄足月儿中按照母亲年龄、街区以及CHD发病时间进行1∶2配对选取1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离子质谱的方法检测新生儿脐血硒、铁和铜的质量浓度(后称浓度)。根据对照组新生儿脐血中硒、铁和铜浓度的四分位数中的Q1和Q3将元素暴露分为低、中、高浓度3组, 以中浓度为参考标准, 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脐血硒、铁和铜浓度与CHD的关联, 以相乘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与CHD的关联。结果病例组中新生儿脐血铜浓度M(Q1, Q3)为746.12(467.48, 759.74)μg/L, 对照组为535.69(425.21, 587.79)μg/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4—2011年新生儿死亡特点及死因构成,为降低我省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004—2011年新生儿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新生儿死亡特点及死因构成。结果 2004—2011年共监测活产新生儿161 700例,新生儿死亡1 572例(9.72‰),其中早期新生儿(0~7天)死亡1 332例(84.8%)。城市、农村及全省死亡新生儿中男婴(28.0%、31.1%、59.1%)比例均高于女婴(18.3%、22.3%、4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出生地省(市)医院占38.0%,县区等基层医院及在家庭死亡占62.0%。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窒息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县区医院新生儿死亡的第3位死因为出生缺陷。结论提高县级医疗单位的急救水平,完善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规范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并做好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