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目的 评价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养心氏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依姆多)、阿司匹林治疗,养心氏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养心氏片治疗,疗程6周.观察两组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养心氏组治疗冠心病症状总有效率93.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71.7%、80.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常规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0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者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较术后及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术后复发组术前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CD133与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6,P<0.0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0.5%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0.5%者下降(P<0.05),CD45-CD133+细胞比例>1.1%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1.1%者降低(P<0.05),CD45-CD105+细胞比例>36%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36%者降低(P<0.05),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降低是肝癌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是潜在的抗癌靶标。  相似文献   
303.
2012年5月28日上午11时,桐庐县某乡中心卫生院报告,该乡中心幼儿园大班有7名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症状,少数伴有呕吐、腹泻及扁桃体炎症。接到报告后,县疾控中心人员立即前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所采集的样品中检出了1株非脱羧勒克菌。  相似文献   
304.
目的 观察中成药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证实其调脂作用。方法 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0例患者,A组为蒲参胶囊组,服用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B组为瑞舒伐他汀钙片组(可定组),每晚服用可定10 mg;C组为联合治疗组,每晚服用可定10 mg,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组均在治疗6周及10周后观察调脂疗效。结果 3组治疗6周及10周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1),HDL-C明显升高(P<0.01)。3组治疗10周后总有效率比较,TG总有效率A、C 2组高于B组,TC、LDL-C总有效率B、C 2组高于A组,有明显差异(P<0.05);HDL-C总有效率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蒲参胶囊组对于降低TG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可定组,可定联合蒲参胶囊组对于高脂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可定组或单用蒲参胶囊组,可定组对于降低TC、LDL-C的总有效率高于蒲参胶囊组。  相似文献   
305.
306.
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特殊表现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女 ,2 7岁。 12岁始右前额及右顶枕部逐渐出现骨性突起 ,诊断为骨纤症。后随年龄增长 ,肿块增大 ,入院前半个月右前额肿块迅速增大 ,局部有疼痛发热感。检查 :右顶枕部 10cm× 8cm骨性肿块 ,右额部及眉弓外侧亦有 6cm× 5cm软性包块 ,有压痛感。颅骨X线片 :右顶部呈象牙状骨性增生 ,但内板尚完整 ,右额部广泛骨质破坏 ,呈蜂窝状 ,蝶骨嵴与前颅窝底有骨性增生。肿块穿刺为血液向腔内注入泛影钠 2 0ml造影 ,见造影剂向瘤腔与附近骨板障渗透 ,但未进入静脉窦。在全麻下作开颅探查 ,术中发现右额部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 ,其中夹杂有被破…  相似文献   
307.
①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室起搏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 随机选择行电生理检查的病人 6 9例 ,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心室起搏 ,并与普通金属环电极导管起搏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起搏的 6 9例中 6 7例顺利完成经食管心室起搏检查 ,成功率 97.1% ,平均起搏电压 (2 3.6 8± 3.95 )V。应用普通金属环电极导管起搏 4 1例成功 ,成功率 5 9.4 % ,平均起搏电压 (38.6 7± 1.2 8)V。两种导管起搏电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5 .0 6 ,P <0 .0 1) ,两种方法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5 .5 6 ,P <0 .0 1)。④结论 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心室起搏较普通金属环电极起搏具有成功率高、起搏电压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08.
局部热化疗诱导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热化疗对大鼠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为胶质瘤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传代培养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背部皮下熏肿瘤生长至1.5~2cm直径时,分组进行局部热疗、化疗和热化疗。继续观察皮下肿瘤生长情况,测量瘤体体积和重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用HE染色法、电镜、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肿瘤血管的变化。结果肿瘤接种32d后,热疗、化疗及热化疗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1.95±0.34)g,(1.86±0.40)g,(1.09±0.21)g,明显较对照组(2.95±0.36)g轻(P<0.001);各治疗组肿瘤体积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各治疗组bax蛋白表达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且热化疗组也强于单纯热疗和化疗组(P<0.001);bcl-2蛋白表达改变不明显(P>0.05);热疗、化疗及热化疗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8.96±2.54、20.05±3.64、36.62±8.96,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68±1.68(P<0.001)。各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外径变小,血管壁变厚,血管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增多,细胞连接间隙减小,有的血管甚至只能发现完整的基膜而缺乏内皮细胞。结论①热疗、化疗能抑制肿瘤增殖,且阿霉素与热疗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②热疗、化疗、热化疗能促进bax蛋白表达,使bcl-2/bax比值减小,诱导细胞凋亡。③热疗可直接损伤细胞和周围血管,  相似文献   
309.
扩张型心肌病与MHC-DQ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 DCM)易感的分子机制和确立一种较为实用的 MHC- 类基因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 ( PCR- SSP)基因分析方法 ,对 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 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MHC- 类 ) DQ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 ,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检测 MHC- 类基因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结果表明 ,MHC- DQB1* 0 30 1基因与 DCM呈正相关 ( P <0 .0 1) ,其它 MHC- DQB1*其它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  MHC- DQB1* 0 30 1基因可能为北方汉族人 DCM的致病易感基因。尽管目前 MHC- 类基因分型方法已有多种 ,但所采用的方法 ( PCR- SSP)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准确和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10.
方胜梅 《大家健康》2016,(9):215-215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行个体化延续护理,分析其在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该院于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信仰、社会关系、环境、独立程度、心理方面、以及生理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各组数据组间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行个体化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