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9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体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实验观察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体外携带双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多倍体巨细胞;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方法测定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通过CCK-8实验评价细胞的增殖率以及加入替莫唑胺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慢病毒感染实验成功获得分别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U251细胞;细胞融合后显微镜下可见携带双色荧光的胶质瘤融合细胞,并且与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比较,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的细胞融合率明显提高(自<1%提高至>5%)。流式细胞分选获得胶质瘤U251融合细胞单克隆株。DNA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自之前的2N/4N提高至4N/8N。CCK-8实验结果显示,U251细胞接种后1、2、3、4及5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9.5±2.6)%、(236.7±4.7)%、(348.9±8.8)%、(656.5±18.5)%及(715.7±48.2)%;而U251-C1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6±2.1)%、(114.5±1.3)%、(138.4±1.7)%、(316.7±23.1)%及(347.7±13.1)%,U251-C2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3±1.2)%、(114.7±1.2)%、(186.4±0.6)%、(307.1±9.5)%及(432.9±37.7)%,相较于胶质瘤U251细胞,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不同克隆株(U251-C1、U251-C2)的增殖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替莫唑胺作用下,U251细胞和U251多倍体巨细胞(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均P<0.01),而与U251细胞组比较,不同U251多倍体巨细胞株(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更高(均P<0.01)。结论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可在体外成功构建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可能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2.
杭州市蛙、蛇体内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杭州市蛙、蛇类体内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该市7个农村县(区)捕捉野生蛙、蛇,城区的5个县(区)从辖区农贸市场购买人工养殖牛蛙,进行逐只(条)解剖检查和鉴定曼氏裂头蚴。结果671只野生青蛙裂头蚴感染率为31.15%,感染强度为1~60条;3条野生蛇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为2~99条;而人工养殖的牛蛙裂头蚴均为阴性。裂头蚴可在蛙体内任何部位的肌肉寄生,其中以腿部肌肉寄生最为常见,占78.99%(391/495),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占61.21%(71/116),不同大小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6.561,IP/I<0.05)。结论杭州市野生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较高,分布广泛,存在曼氏裂头蚴病自然疫源地。因此,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开展曼氏裂头蚴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93.
目的通过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经择期PCI和单纯优化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及治疗后近期心血管事件比较,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选择。方法随机选择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8例,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介入组134例(发病后3~7d接受择期PCI)和药物组134例(未行PCI术,单纯优化药物治疗),分别比较住院10d、出院30、90d后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左心室功能。结果出院30、90d随访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再发心绞痛及左心室功能较药物组明显改善(P<0.05),介入组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择期PCI有利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和抑制左心室重构,择期PCI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4.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遗传易感性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29例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的HLA-B*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LA-B*35基因与DCM呈正相关(相对危险度RR=3.9375,P<0.05),其他HLA-B*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B*35基因可能是北方地区汉族人DCM的致病易感基因之一,为揭示DCM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95.
患者男,60岁。左膝反复疼痛7个月,加重1周。体检:左膝关节肿胀,压痛,局部温度升高,胫骨上段内外侧可见3个类圆形肿块,质硬、压痛,直径分别为5cm,4cm,2cm。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0.7,RBC3.91×1012/L,白蛋白31g/L,血钙2.0mmol/L。X线片示:左胫骨上段及左股骨内外髁骨质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和筛孔状骨破坏,边缘模糊,部分骨皮质边缘毛糙、模糊(图1)。左髌上、下囊肿胀,左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CT扫描:左胫骨上段及左股骨内外髁可见多发斑点状和筛孔状骨破坏,部分病灶融合为不规则斑片状,破坏区边缘可见硬化,骨破…  相似文献   
296.
目的评价心可舒片对频发早搏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其对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频发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各行1次动态心电图及普通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其服药前后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等电生理参数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及HF、窦性心律频率均上升,LF、QTd及QT间期离散度(QTc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房性早搏数、室性早搏数、总早搏数、短阵心动过速次数及发作心动过速时的平均心室率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与倍他乐克合用可有效增加其治疗频发早搏的作用,同时改善倍他乐克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副反应,并可改善此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97.
目的 研究胃泌素 (gastrin ,GAS)mRNA在大肠癌癌组织、近旁粘膜 (距癌组织 <3cm)、远旁粘膜 (距癌组织 >8cm)的表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新鲜标本 5 0例 ,分别取癌组织、近旁粘膜和远旁粘膜 ,匀浆提取RNA ,逆转录巢式PCR扩增检测GASmRNA表达情况。结果 GASmRNA阳性表达率 :癌组织高于近旁粘膜 (P <0 .0 1) ,近旁粘膜高于远旁粘膜 (P <0 .0 5 ) ;低分化癌较高、中分化癌为高 (P <0 .0 1) ;C、D期较A、B期为高 (P <0 .0 1) ;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较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为高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细胞或组织自身分泌GAS ,调节大肠癌的生长 ;GAS的表达变化是大肠癌发病原因之一 ;GAS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98.
恶性肿瘤的发生既是DNA突变的结果,也是不良微环境持续诱导的结果。多数肿瘤细胞表达NK-1受体,SP可调节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作为局部SP重要来源的感觉神经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自然也引起了学者的密切关注。感觉神经释放的SP可扩张微血管,引发组织水肿,创建病理活动的微环境。这同时也是肿瘤发生的微环境。维持较高浓度的SP,维持较高浓度的自由基,促生长因子协同作用存在是构成恶性肿瘤初发微环境的要素,缘于感觉神经异常活动导致的SP自主分泌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99.
300.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在感到腰膝酸软,健忘失眠,情绪不佳、尿频等症状时提到"肾虚"一词."肾虚"出现在健康"忌"语中的频率也比较高,对有关肾虚知识的了解成了关注健康的必需.专家提醒,肾虚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中国传统医学所讲的"肾虚"中的"肾",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脏,它还是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人们对于"肾虚"存有不少误区,"补肾"还要辨别情况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