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359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8篇
  2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金水宝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尿蛋白是临床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有用指标。对于IgA肾病而言,尿蛋白总量>3g/24h的患者,应用激素具有较多的循征医学的证据;对于尿蛋白在1~3g/24h的患者,是否应用激素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对于尿蛋白<1g/24h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成功的经验。方法 从 1996年 6月 2 6日开始施行首例肝移植至 2 0 0 4年 6月为 19例患终末期肝病的受者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2 0次。 19例受者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例 ,硬化性胆管炎 1例 ,肝炎后肝硬化 6例 ,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 9例 (<5cm 4例 ,晚期肝癌 2例 ) ,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 2例 (其中 1例施行了肝肾联合移植 ,另 1例先施行了背驮式肝移植 ,因慢性排斥反应 ,3个月后施行肝肾联合移植 )。 16例 17次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右肝中肝左静脉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 ,3例供肝流出道采用受体的肝中肝左静脉、下腔静脉前壁成形为一个口与供体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在胆道重建时 ,11例 12次为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T管引流 ,8例胆总管端 -端间断吻合无T管引流。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存活 14例 ,4年 6个月 1例 ,1~ 3年以上 7例 ,6个月以上 3例 ,3例不足两个月 ,出院的患者都恢复工作。死亡 5例中第 1例术后 4 9天死于霉菌性败血症 ,2例多发性肝囊肿并肾囊肿施行肝肾联合移植分别于术后 31天和 3个月死于移植肾无功能。 2例晚期肝癌于术后 3个月和 5个月死于肝癌复发。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术可以作为一个常规术式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祛瘀活血方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血液黏稠度、Th1/Th2细胞因子漂移及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CAF)方案化疗,共6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周期同步给予益气健脾、祛瘀活血方内服。采用血液流变仪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的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水平和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采用Piper多维度疲乏量表评价2组癌性疲乏(CRF)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的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沉方程K值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的血清IL-2、TNF-α和IFN-γ、Th1/Th2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CRF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健脾、祛瘀活血方可以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血液黏稠度,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并减轻癌性疲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除术(TURP)前停用阿司匹林的时间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至2015年间接受TUR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停药时间分为停药7 d组(40例),停药>7 d组(42例)及对照组(术前未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三组患者前列腺体积、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围手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相关指标。 结果停药7 d组、停药>7 d组与对照组三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无死亡病例。 结论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建议停药7 d后行TURP手术,延长停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995.
彭涛  陈云涛  李立 《放射学实践》2005,20(4):352-352
病例资料 患者,男,16 岁,发现左侧胸壁包块 5 个月余,包块逐渐增大。体检:左侧腋前线第 7 肋间隙有一约 4 cm×4 cm包块,局部有压痛,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欠佳,无波动,皮肤无红肿。胸片:左第 7 肋腋段梭形肿大,骨密度不均。CT显示左侧第7 肋腋缘处一肿块影,部分区域可见不规则坏死(图1)。后行左第7肋骨肿瘤根治术。术中见左第7肋骨肿瘤源于肋软骨,约12 cm×8 cm×8 cm大小,侵及肋间肌、壁层胸膜、部分胸壁肌肉。包块向胸腔内突出与左下肺基底段胸膜粘连,第6、8肋未受侵。术后病理诊断:(左第7肋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骨及周围肌组…  相似文献   
996.
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对医院社会声望的约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对医院信誉认知的影响、医院员工对信用等级重要性认知和医院员工提高信用等级意愿等方面的内容,确定信用等级制度对医院社会声望方面的影响以及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院制约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MC)在乳腺导管内上皮瘤变(DIN)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该2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意义,并探讨该2两类患者发现年龄方面的变化状态,以揭示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MC检测用MC和胶原纤维组合染色法,组织学分级用Patley和Scarff方法。结果2类75例患者(DIN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5例)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8,P〈0.0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12,P〈0.01)。2类75例患者的病变发现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8,P〈0.01)。结论MC数量与组织学分级结果,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即两类患者的MC数量是DIN〉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Ⅰ、Ⅱ、Ⅲ级患者的MC数量是Ⅰ〉Ⅱ〉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12,P〈0.01)。说明MC数量可作为该两类疾病诊断及远期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8.
螺旋CT在贲门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涛  汪淳  赵坚 《江西医药》2007,42(6):549-550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全部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贲门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37例同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 螺旋CT扫描显示贲门部明显软组织肿块27例,凹陷溃疡13例,侵及食道下段11例,周围组织受累12例,远处转移18例,淋巴结肿大32例.结论 螺旋CT在贲门癌诊断中能显示贲门癌的大小、形态、邻近组织的浸润,特别在淋巴结检出及其它脏器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医院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规律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4株不动杆菌用Kirby-Bauer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制订的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194株不动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52株占78.35%;主要从痰及咽拭子标本中检出(占77.84%);ICU和呼吸内科的检出率最高,分别占39.18%和18.56%;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敏感度较高,达到96.4%,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敏感度均在40.0%左右,氨曲南、氯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敏感度在20.0%以下.结论 不动杆菌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各科室的感染情况有明显的差别,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临床诊治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000.
梁莉  陈东亮  彭涛 《华夏医学》2007,20(2):390-39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头痛伴恶心、呕吐7年于2003年12月1日入院,头痛以额顶部持续胀痛为主,偶伴暴裂痛,难以忍受,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畏寒、抽搐、失语、偏瘫等,自服止痛药后,症状可逐步缓解,但反复发作,病情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