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B型利钠肽(BNP)、尿酸(UA)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mg/kg+5%葡萄糖200mL静脉输注,每天2次,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比较疗效及BNP、UA水平。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BNP及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BNP及UA水平。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血管内科实施能级对应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工龄、学历、专科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为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8人)、初级责任护士(9人)、辅助护士四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划分相应的护理床位,并对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的权限以及待遇做出阶梯状系数划分。结果实施能级对应护理后,在普通护理,护理质量、病房监管、护理文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均优于实施能级对应前。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能级对应既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基于抗体效价水平研究黄茵安胎汤与西医治疗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妊娠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吸氧联合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方黄茵安胎汤治疗,基于抗体效价的下降水平,对2组间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者抗体效价水平下降到1∶64研究组用时〈30 d和30~60 d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效价水平下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抗体效价水平为1∶128的妊娠者有效率均明显优于1∶256的妊娠者(P〈0.05);研究组黄茵安胎汤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P〈0.05)。研究组抗体效价水平为1∶128的妊娠者预后显著优于抗体效价水平为1∶256者,且整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预后(P均〈0.05)。结论黄茵安胎汤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的抗体效价改善效果明显,且与治疗初期抗体效价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因此临床应针对就诊时效价水平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茵安胎汤整体治疗溶血效果及预后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黑素瘤细胞SK-MEL-1侵袭力以及对该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初步研究VEGF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VEGF体外培养人黑素瘤SK-MEL-1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细胞VEGFR-1水平;通过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再分别使用含20,40,80μg/LVEGF培养液培养SK-MEL-1细胞,以正常培养SK-MEL-1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对4组细胞中MMP-9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VEGFR-1在SKM-EL-1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表达。外加VEGF培养后,细胞侵袭力明显增强(P<0.01);MMP-9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在外加VEGF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高浓度和低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黑素瘤SK-MEL-1细胞系中存在有自分泌机制,VEGF可通过自分泌机制上调人黑素瘤SK-MEL-1细胞MMP-9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进而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85.
消水汤治疗恶性胸腔积液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胸腔积液指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消水汤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们选择诊断明确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早、中期病例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年龄在 3 0~ 70岁之间 ,平均 5 0岁 ;无性别差异。其中肺癌胸水 4 0例 ,乳腺癌胸水 1 0例 ,恶性淋巴瘤胸水 4例 ,其他转移瘤胸水 6例。症状为胸闷、气喘 ,其中有 5 0例胸痛、低热 (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2 0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胸腔穿刺排液 1次 (约 5 0 0~ 70 0ml) ,口服消水汤 ,每日 1剂 ,早、晚分服。…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瘤周一过性异常血运灌注(THPE)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其中46例肝血管瘤和32例肝细胞癌的肿块最大直径为5cm,分别发现71个肝血管瘤和47个肝癌结节。THPE表现为在动脉期肿瘤周围的肝实质出现楔形或不规则均匀强化,在门静脉期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结果:肿块在3cm以下的肝血管瘤的THP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细胞癌(P<0.05);肿块在3~5cm的肝血管瘤的THPE的发生率与肝细胞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血管瘤中THPE的发生率为23.94%,肝血管瘤的大小与THPE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THPE常出现在快速强化的小血管瘤(58.82%)。结论:尽管缺少特异性,在<3cm快速强化的肿块中,血管瘤THPE的发生率要大于肝细胞癌,正确认识THPE能够对肿瘤的大小准确的评估并且为不典型肝小血管瘤和早期肝癌的鉴别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7.
干扰素治疗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持续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types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70例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分为3组,治疗一组用干扰素栓阴道用药,治疗二组用干扰素肌注,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检测6个月后hr-HPV有无转阴。结果: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77%、80%、11%,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的hr-HPV持续感染与无CIN的hr-HPV亚临床的持续感染,干扰素治疗后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能有效地治疗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局部用药简单、方便、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泌尿系感染者为病例组,同时期无泌尿系感染者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入院随机血糖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白蛋白、血清钠、血清钙、血清磷较对照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血清磷、白蛋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入院随机血糖升高,农村户籍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89.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及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对216起护理缺陷的分级、种类及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 建立健康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查对制度、高危患者、高危时段、高危人群及护理纪录等5个高危环节的管理,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细胞壁破碎技术对天然有效成分传质过程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蕴涵无穷尽的结构多样性,是发现特异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而创制新药的最佳来源^[1]。其中,提取与分离纯化是天然有效成分开发的关键工序。目的都是强化目标成分从基质向提取溶剂的扩散,同时保证目标成分的有效性与活性。但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如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等)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杂质清除率低等问题。而新型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对影响提取效果因素的单纯实验研究分析,或以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由于药材组织结构和成分的复杂性,有关强化与优化植物中天然有效成分传质机理的研究报道很少^[2]。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提取条件下植物细胞的微观结构动态变化与优化传质机理,可为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