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的肠外翻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芩连汤中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肠吸收机制以及不同肠段、药物浓度等因素对它们吸收的影响,比较各组分在全方和不同配伍组给药时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在各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显示它们为被动扩散.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葛根素、大豆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甘草苷、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比较全方及不同配伍组的Ka,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黄芩苷在全方中吸收较好;葛根芩连组中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吸收较好,其他肠段则是全方组中的吸收较好.结论:肠囊对各成分的吸收有选择,不同配伍组间各组分的肠吸收有所变化,但在全方中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72.
沙棘作为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药食同源特色植物,素有天然维生素宝库营养保健来源等美称.早在公元8世纪已经发现沙棘有祛痰止咳,消食化滞,活血散瘀之效.研究表明沙棘属植物中含有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以及甾体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糖、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对藏药“松蒂”的质量标准进行提升研究,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松蒂”药材进行粉末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以绿原酸、山奈苷和sutchuenoside A(山奈酚-3-O-α-L-(3-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鼠李糖苷)为对照品对12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并按《中国药典》(2020版)要求增加了各检查项;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药材中3种成分(绿原酸、山奈苷、sutchuenoside A)的含量;结果 “松蒂”药材粉末呈棕褐色,腺毛常见,腺头扁球形或球形,叶表皮细胞呈波状弯曲,气孔多为平轴式,偶见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花粉粒,具有3个萌发孔,散在;导管多为螺纹型;茎表皮细胞呈梭形,镶嵌状紧密排列。TLC结果显示,供试品与3种对照品在色谱的同位置出现同色的荧光斑点。12批药材中药材水分含量为5.94%-10.97%,总灰分含量为9.44%-17.72%,酸不溶性灰分为2.44%-4.0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5.68%-35.20%;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显示,绿原酸、山奈苷、sutchuenoside 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8.80-521.60、16.50-528.40、15.30-492.00 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5%、97.82%、99.03%(RSD均小于3.00%,n=6)。12批药材中上述3种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25%-0.38%、0.27%-0.90%、0.11%-0.38%。结论 该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能为科学、全面评价该药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G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黄连体外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与H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的黄连样品的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并采用体外测定药物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生物活性,对化学信息和生物效应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多元相关分析,以探索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产地黄连药材化学成分含量及生物效应的有一定的差异。HPLC指纹图谱各共有峰中色谱峰10、6、3、7和巴马汀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相关性较强。结论:基本明确了化学指纹图谱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生物效应的相关性,有利于黄连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成分的筛选。  相似文献   
77.
潘正  毛庆  江生  范刚  张艺 《中成药》2015,(3):567-570
目的运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藏药独一味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独一味加入CD3OD后超声提取,将1H-NMR测定的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PLS-DA法分析。结果数据分析表明独一味地下部分的代谢产物中葡萄糖、蔗糖、果糖的含有量高于地上部分,而脂肪酸低于地上部分。结论独一味的PCA载荷图中部分的信号仍然难以归属,须进一步结合MS图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地格达-4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按3 ml.kg-1腹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两次,造模一月后动物分组,开始分别给予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1.5,0.75,0.38 g.kg-1),并维持原方法造模,给药40 d后处理大鼠,测定血清中TC、TG、HDL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的TC、TG、NEFA、HL、LPL含量,并对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测。结果地格达-4能显著升高血清中TC、HDL的值,显著降低肝组织中异常升高的NEFA值、LPL和HL活力;可以显著升高肝组织中的TC值。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地格达-4对CCl4所致的大鼠脂代谢紊乱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大黄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由于野生大黄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加之人为采挖等影响,导致大黄野生资源急剧下降。现阶段大黄资源以人工栽培为主,由于栽培地区广,种植管理不规范、农药滥用等问题导致大黄药材品质降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大黄无公害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内容包括基于GMPGIS的大黄无公害种植地精准选址、土壤改良、优质种子选育、种苗繁育、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该体系可为大黄无公害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红景天苷(Sal)是藏药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凋亡潜能。目前,关于Sal的抗凋亡机制研究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以Sal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CD)中的作用为例,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提供Sal在预防和治疗HICD中的临床前证据和抗凋亡特性。方法 利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以及英文数据库Pub Med和Web of Science在线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9日的有关Sal抗凋亡潜能治疗HICD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有40篇。40篇文献中,动物实验30篇,体外细胞实验17篇,其中7篇既包含动物实验又包含细胞实验。经统计发现,Sal对HICD的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等疾病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P <0.05)。在体内研究中,Sal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补体通路、信号转导和自噬等途径影响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在治疗HICD疾病中发挥抗凋亡潜能。在体外研究中,Sal在HICD疾病模型中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