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患者女性 ,35岁。因右下腹阵发性渐进性疼痛 2个月 ,加重 4天入院。宫内放置节育环 4年。查体 :子宫右后方可触及一直径 8cm质硬包块 ,活动度差 ,与子宫右侧壁有分界 ,压痛 (+)。B超示 :右侧卵巢囊实性包块 ,以实性为主。遂行右侧附件切除术。病理检查 巨检 :卵巢及输卵管组织。卵巢呈椭圆形 ,5 2cm× 3 6cm× 2 .3cm大小 ,被膜紧张 ,表面光滑、充血 ,切面中央有一直径 1 5cm大小化脓灶 ,其中可见细小的硫黄颗粒 ,脓肿周围卵巢组织内还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脓点 ,周围卵巢组织水肿。输卵管长 4 5cm ,直径 1 5cm ,壁水肿 ,管…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腭咽肌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OSAHS腭咽肌组织21例,以无OSAHS的尸检腭咽肌组织2例作对照,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肌肉、血管、神经的组织病理学特点.10例腭咽部软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腭咽肌肌纤维、血管神经的超微结构下组织病理学变化变化特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OSAH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 HE染色可见21例腭咽肌组织中肌纤维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免疫组化染色见肌纤维Myosin表达减少.透射电镜下见10例肌膜下及肌纤维间的线粒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8例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溶解、肌浆管扩张.4例Z带排列不规则呈锯齿状排列,有2例Z线及H带消失,肌节结构消失,肌原纤维排列紊乱,呈线团状,肌丝溶解,其周围有变性的线粒体,细胞核固缩,胞浆内糖原稀少.对照组结构正常.结论腭咽部扩大肌是腭咽部软组织起支架作用和调节维持气道的重要成分,腭咽部扩大肌的病理性结构改变,是引起OSAHS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3.
64.
子宫脂肪瘤合并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粘液变性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5 6岁。 15年前于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子宫壁间多发性平滑肌瘤 ,无不适主诉及阴道出血等。 6年前绝经 ,绝经后无阴道出血及排液。半年前 ,妇科检查时发现 ,患者子宫如孕 3个月大小 ,B超示 :多发性子宫壁间平滑肌瘤。于 1999年 4月 2 1日入北京同仁医院 ,临床诊断 :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病理检查 :全切子宫 ,宫体变形 ,其大小为 7.0cm× 6 .5cm× 5 .0cm。沿前壁剖开子宫 ,可见肌壁间多个肌瘤结节 ,最大者约 3.0cm× 2 .5cm× 2 .5cm ,切面瓷白色编织状 ,质韧、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 ,并可见灶状粘液胶冻状物 (图 …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睑板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取发生于眼睑的BCC和SC各50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S/18,p53,Ki-67).结果 BCC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下眼睑及内眦(44例,88%),细胞较小,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向皮脂腺、汗腺以及毛囊分化;SC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上眼睑(36例,72%),细胞较大,有不同程度的皮脂腺分化,核分裂象易见,可向鳞状细胞、基底样细胞、腺样或梭形细胞分化;BCC组CK5/6强阳性(50/50),CK8/18均阴性(0/50),CK7大部分阴性(38/50),p53大部分阴性(31/50),Ki-67大部分为弱阳性(39/50);SC组CK5/6大部阳性表达(44/50),CK7、CK8/18均有阳性表达,p53大部分阳性(32/50),Ki-67半数以上强阳性(27/50);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向皮脂腺分化的BCC其CK5/6强阳性,CK7、CK8/18阴性,向基底细胞分化的SC其CK5/6强阳性,但CK7、CK8/18亦阳性.结论 眼睑BCC和Sc在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即可诊断,当两者鉴别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p53、Ki-67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观察结肠腺癌及腺瘤间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α,FAP-α)的表达情况,探讨结肠肿瘤间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结肠腺瘤60例,结肠腺癌60例,其中p53阴性腺瘤组30例,p53阳性腺瘤组30例,p53阴性腺癌组30例,p53阳性腺癌组3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间质FAP-α的表达情况及肿瘤成分Ki-67的表达情况,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间质FAP-α表达从弱到强依次为p53阴性结肠腺瘤、p53阳性结肠腺瘤、p53阴性结肠腺癌、p53阳性结肠腺癌(P0.05);Ki-67值从低到高依次为p53阴性结肠腺瘤、p53阳性结肠腺瘤、p53阴性结肠腺癌、p53阳性结肠腺癌(P0.05);p53阴性结肠腺癌与p53阳性结肠腺癌组FAP-α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P0.05),p53阴性与p53阳性结肠腺瘤组FAP-的表达与Ki-67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结肠腺瘤与腺癌间质的FAP-α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进一步研究肿瘤间质对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喉癌与喉梅毒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的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0例喉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病例和3例喉梅毒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病例的病理资料,对其石蜡包埋标本的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和改良的W-S染色,并对病人进行了血清学TP血凝试验。结果HE染色观察发现喉癌与喉梅毒伴假上皮瘤样增生虽都可见上皮内炎细胞浸润及“癌浸润灶”等共同点,但梅毒伴假上皮瘤样增生还可见有微小脓肿形成、固有膜内大量浆细胞浸润及小血管炎等特点。血清学检查示60例喉癌患者血清学TP血凝试验全为阴性,而3例喉梅毒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病例全为阳性。结论喉梅毒伴假上皮瘤样增生具有一定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同时改良的W-S染色法是显示梅毒螺旋体(TP)的关键性方法,二者结合可以减少或者杜绝喉梅毒伴假上皮瘤样增生误诊为喉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鼻-鼻窦侵袭型真菌病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真菌侵袭黏膜组织所引起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组织损伤的致病机理。方法对1984年4月至2002年8月16例经病理学证实为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形态进行观察。用HE染色观察真菌侵袭组织的方式及组织损伤的特点,Warthin-Starry(W-S)、过碘酸-Schiff(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显示侵入组织内真菌的形态特征,对其中1例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有基础疾病患者13例(糖尿病4例、鼻腔T细胞淋巴瘤1例、急性巨细胞性白血病伴甲型肝炎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鼻窦及眶内恶性肿瘤2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变1例、眶内肿瘤切除术后1例、慢性上颌窦炎行上颌窦根治术后2例),无基础疾病者仅3例。真菌培养检出曲霉菌10例,毛霉菌4例,镰刀霉菌1例,1例未作培养。随访6个月~5年,死亡8例(50.0%)。病理学观察:形成化脓性肉芽肿14例,真菌对小血管浸润16例,小动脉闭塞5例,小动脉菌栓1例,组织凝固性坏死16例。同侧眶内真菌侵袭8例,侵袭视神经3例。结论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是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重要的发病基础。真菌性血管炎是造成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侵袭组织内的真菌主要为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相似文献   
69.
组织内鼻硬结杆菌5种染色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鼻硬结杆菌5种特殊染色方法的观察,寻找显示鼻硬结杆菌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其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45例鼻硬结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改良沃森-斯塔里(Warthin-Starry,W-S)、过磺酸雪夫(PAS)、美蓝、姬姆萨(Giemsa)、革兰氏染色方法显示鼻硬结杆菌,比较其染色结果。结果5种染色方法均能显示吞噬细胞内的鼻硬结杆菌。W-S染色菌体呈黑色、短棒状,组织染成棕黄色,对比清晰,染色效果最佳;PAS、美蓝、Giemsa及革兰氏染色菌体轮廓均较为清晰,但组织背景着色与菌体颜色较为接近,对比效果较差。结论5种染色均可显示鼻硬结杆菌,W-S染色效果最佳,可为鼻硬结病的病理诊断提供确定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头颈部霉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发病机制.方法 对25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头颈部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改良Warthin-Starry(W-S)、PAS染色显示真菌的形态特征.对2例非侵袭性和1例侵袭性霉菌病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显微镜下检出非侵袭性霉菌病234例,149例为霉菌球,其中77.65%霉菌团块中菌丝有钙化;15例霉菌菌团下黏膜有糜烂;34例为变应性霉菌性鼻窦炎,黏膜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分泌物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及Charcot-Leiden结晶,并可见少数曲霉菌菌丝及孢子;其余36例霉菌在咽部、梨状窝、喉、硬腭、乳突黏膜表面炎性渗出物及外耳道角化物中被发现.侵袭性霉菌病21例,分别侵袭鼻腔、单侧及多组副鼻窦、咽部、乳突腔及颌下淋巴结,其中9例伴同侧眼眶受累.结论 不同类型的霉菌病病理形态不同,其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