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307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484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46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术腔上皮阶段性修复的特点及规律,了解鼻内镜手术后筛窦腔黏膜的组织学转归情况,为提高手术治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4~8周取筛窦腔及上颌窦口处囊泡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果①内镜下囊泡呈灰白色,部分含囊液,部分为实质性。②光镜下见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质疏松、水肿,小血管扩张、充血,中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囊泡是鼻内镜术后术腔上皮再生活跃的表现,提示术后囊泡是类似鼻息肉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早期局限性、病理性修复的表现。及时清除囊泡能有效遏制鼻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7月~2009年8月1 276例LA中转开腹67例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率5.3%.其原因为:阑尾周围粘连紧密36例(53.7%),阑尾根部坏疽8例(11.9%),盲肠后位6例(9.0%),腹腔广泛粘连4例(6.0%),出血4例(6.0%),小肠损伤3例(4.5%),合并麦克尔憩室3例(4.5%),阑尾肿瘤2例(3.0%),不能维持气腹1例(1.4%).结论 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提高术者技术水平,可降低中转开腹手术率.适时中转开腹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报道1例雀斑及其三代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方法 选取位于4q和1号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研究,用ABI3730测序仪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利用Linkage软件(5.10 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 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该家系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下,外显率为99.9%时,排除该家系与4号染色体的连锁,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635和D1S2844处获得可能连锁的证据,最大LOD值为1.50(重组率θ = 0.00)。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可能的致病基因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1S2624和D1S2799之间12 Mb区域内。结论 雀斑存在遗传异质性。在该家系中,本病可能的致病基因存在于染色体1q22-q24的21.2 cM区域内。  相似文献   
74.
白细胞介素33/转硫酶同系物2信号通路是一条促炎症通路,通过增加T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刺激Th2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及诱导Th2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在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和鳞状细胞癌等多种皮肤炎症性疾病的免疫反应和肿瘤的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转硫酶同系物2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编码变异,因此,白细胞介素33/转硫酶同系物2通路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表现了一定的遗传背景。转硫酶同系物2基因多态性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患病风险。免疫组化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而白细胞介素33和(或)转硫酶同系物2水平的降低则有利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5.
精准医学研究是指在大样本研究获得疾病分子机制的知识体系基础上,以生物医学特别是组学数据为依据,根据“患者个体”在基因型、表型、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特异性,应用现代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等方法与手段,制定个性化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的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本文根据近年来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皮肤疾病,介绍精准医学及其在皮肤病领域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6.
张福仁  黄薇  陈树民  孙良丹  刘红  李毅  崔勇  颜潇潇  杨海涛  杨荣德  初同胜  张弛  张林  韩建文  于功奇  权晟  于永翔  张铮  史本青  张连华  程晖  王昌媛  林燕  郑厚峰  付希安  左先波  王强  龙恒  孙一萍  程义林  田洪青  周伏圣  刘华绪  陆闻生  何素敏  杜文莉  沈珉  金祺祎  王颖  Hui—Qi Low  Tantoso Erwin  NinghanYang  李金勇  赵欣  娇曰林  毛立国  殷刚  姜珍霞  王晓东  于京平  胡宗厚  巩翠华  柳玉强  刘瑞玉  王德民  魏东  刘金献  曹巍鲲  曹恒仲  李永平  阎维国  魏世玉  王奎军  Martin L Hibberd  杨森  张学军  刘建军 《中国麻风杂志》2010,(1):1-4
背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宿主的局限性和难以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麻风病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宿主的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对麻风菌的易感性,也影响麻风病的病程。方法:采用IlluminaHuman 610-Quad BeadChips对706个麻风病例及12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的结果采用PU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阳性的93个SNPs位点在3254个麻风病例及595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以确定麻风病的易感基因。同时我们在麻风病的不同临床型别中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期发现与型别相关的易感基因。结果:(1)研究发现位于6个区域的15个SNPs达到了全基因关联研究水平(P〈1.0×10^-8),定位了6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HLA—DR,RIPK2,TNTSF15,CCDC122,C130RF31和NOD2。另外IBRK2基因对应SNP的P值为5.10×10^-5,提示该基因可能为麻风病的易感基因。(2)研究发现5个SNPs在多菌型麻风病中的遗传效力强于少菌型。结论:位于调节固有免疫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变异与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48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接受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12周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标准餐后2 h血糖(2hPPG)和胰岛素(2hPINS)、高敏C反应蛋白(hCRP)、白介素6(IL-6),采用HOMA2model公式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12周时FPG、HbA1c和CRP均较治疗前基线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下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降低血中hCRP水平,IL-6无改变。  相似文献   
78.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患者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013年62例临床确诊大动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配对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动脉炎患者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肺动脉型和头臂动脉型的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94.4±26.3,114.9±49.8,122.7±51.7,107.0±41.5) ng/ml与正常对照组(52.1±14.1 ng/ml)相比均明显增高(t分别为2.92,3.01,3.09,3.36,P值均<0.01);治疗后大动脉炎患者广泛型、胸腹主动脉型、头臂动脉型和肺动脉型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60.7±15.9,59.4±15.7,62.8±16.3和66.0±17.1 ng/ml)均明显下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1,2.84,2.97,8.23,P值均<0.01).结论 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与大动脉炎密切相关,对其疾病的诊断、发生、发展、转归以及疗效的观察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1个月~14岁(5.32±4.48岁).颈椎后凸病因:神经纤维瘤病2例,先天性4例,医源性1例,结核性1例,成骨不全1例.8例术前有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