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28篇
  5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基于AI大背景,以思想政治为引领,将AI与中医相结合,以中医经典学习、培养原创思维为基础,以临床实践学习、培养实践能力为抓手,以科研交叉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线,充分协调整合教育资源,以此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时代使命感的创新型、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2.
hMLH1和Bax基因在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ax基因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及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hMLH1和Bax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hMLH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原位癌组织(P<0.05)。Bax在食管原位癌和食管鳞癌组之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hMLH1和Bax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突变与食管鳞状上皮癌变有关;Bax基因突变可能与食管鳞癌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检索关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汇总。搜索出大量相关文献,分别在差异基因、甲基化、基因突变、microRNAs、LncRNAs等方面获得不同的研究进展。通过肿瘤分子生物学,可对疾病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改善并提高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NIBP(NIK and IKKβ binding protein,NIBP)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23例胃癌组织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和123例相匹配的癌旁良性胃组织上皮细胞间免疫细胞NIB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P=0.012)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P=0.015)组织中免疫细胞NI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和浅表性胃炎。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免疫细胞NIB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肠型胃癌(P=0.013)和癌旁良性胃组织(P=0.002)。胃癌组织(P=0.087)及肠型胃癌组织(P=0.860)与癌旁良性胃组织相比,免疫细胞NIBP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NIBP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32),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多,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NIBP表达水平增高。结论: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NIBP表达可能在炎症反应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IBP可能是今后胃癌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95.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近几年来有较快的发展,以射频治疗和经口腔内胃底折叠术为代表的抗反流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结果。尽管存在不同意见,射频治疗是目前仍然被广泛应用的技术。经腔内胃底折叠术尽管目前病例相对较少,但与经典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射频治疗相比,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代表了胃食管反流腔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观察某复方皮肤黏膜消毒剂对病毒灭活效果及其相关性能。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该复方皮肤黏膜消毒剂灭活病毒的效果及其稳定性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该复方皮肤黏膜消毒剂含有效碘1 500 mg/L和季铵盐2 000 mg/L。以其原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PV-I)平均灭活对数值均>4.00。密封包装置于37℃条件下存放3个月,其有效成分下降率均<10%。擦拭消毒受试者前臂并作用1 min,对皮肤表面的自然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2.33。结论 该皮肤黏膜消毒剂对病毒灭活效果好,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膜的应力分布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线性分析结果比较,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Mimics、Geomagic、ProE、Ansys Workbench等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骨松质、骨皮质、颊面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将牙周膜材料设定为非线性材料和线弹性材料,模拟临床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操作,使用不同组合的负荷方式进行加载。结果:非线性模型中,牙周膜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分布和压应力峰值分布均存在低应力通道:当符合条件Mt/F- Mr/F≈2时,等效应力峰值处于较低水平;当符合条件Mt/F≈Mr/F时,压应力峰值处于较低水平。线性模型中,牙周膜相关应力值均较高且变化剧烈,无低应力通道。结论:牙周膜应力分布存在低应力通道,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时,应尽量使施加的力偶矩与力比值满足低应力条件。  相似文献   
998.
王杏  王超  邢邯英  刘敏  张哲 《眼科新进展》2014,(11):1005-1008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IKKβ/IKBα/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心络低(1g?kg-1)、中(2g?kg-1)、高(4g?kg-1)剂量组,每组各10只,10只C57BL/6小鼠为对照组。通心络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2周。测定体质量、空腹血糖值(fastingbloodglu-cose,FBG),伊文思蓝法(evansbluemethod,EB)测定血-视网膜屏障的通透性,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Real-timePCR(q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IKKβ、IKBα、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P-IKBα和核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通心络高剂量组较中、低剂量组细胞结构更致密,排列更有序。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EB含量分别(20.82±3.88)ng?mL-1、(16.43±260)ng?mL-1、(16.14±2.42)ng?mL-1,较模型组(25.53±3.57)ng?mL-1明显下降(均为P<0.05)。通心络中、高剂量组IKKβ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1);通心络组IKBαmRNA,通心络中、高剂量组IKBα蛋白以及P-IKBα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1),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核NF-κB蛋白表达量为0.52±0.05、043±005、034±0.04,显著低于模型组(0.61±0.07)(均为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KK/Upj-Ay小鼠视网膜病变,其机制与抑制IKKβ/IKBα/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针对科技期刊传统的宣传策略大多存在效率低、影响范围小等缺点,提出一套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期刊精细化宣传策略和技巧。【方法】以《自动化学报》和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实践为例,从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两个方面阐述了精细化宣传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结果】实践证明,自借助网络和数字新技术实施精细化宣传工作以来,两刊实现了精确定位宣传目标和细化宣传工作流程的目的,促进了宣传效果最大化和期刊影响力的提升。【结论】有效地将先进的网络、数字技术及管理理念引入期刊宣传工作中,有利于期刊品牌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张哲  方建江 《浙江医学》2023,24(24):2673-2678
脓毒症是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也会影响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肠道一方面,微生物群的改变造成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内毒素转位增加,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脓毒症的发展。另一方面,脓毒症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加剧了微生物群失调。因此,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途径。目前肠道微生物群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二是通过肠道微生物群移植来重建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传统医学中的一些方法,如中药和针灸,也被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群和脓毒症的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