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为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创的一项新技术,为解决我国著名中药牛黄的资源紧缺开创了一条新路。本文就培植牛黄的生产工艺、外观性状及其鉴别、化学组成、药理活性以及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方面作了概要介绍,并就培植牛黄内在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关系以及如何生产优质牛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以创伤小白鼠为模型,探讨了创伤后肾上腺皮质醇的分泌量与昼夜节律的变异,并对复元活血汤、针刺治疗两种疗法的不同疗效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外伤不仅引起小白鼠的组织损害,而且其血清皮质醇的昼夜均值、峰值明显降低,相位变异,谷值升高,峰谷比值降低,引起肾上腺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紊乱。针刺与复元活血汤治疗小白鼠外伤,均可使外伤部位的体征日渐好转,皮质醇的相位复原,振幅增大,谷值降低,峰谷比值升高,昼夜节律曲线日趋恢复。但复元活血汤的疗效比针刺效果更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针刺对小白鼠产生损伤性刺激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浓缩六味地黄丸干燥工艺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浓缩丸剂微波干燥灭菌的工艺条件。方法:用L9(3^4)正交实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以外观、水分、溶散时限和微生物限度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最佳操作条件为A3B2C2D3。结论:用于浓缩六味地黄丸的干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4.
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法及可选用的固定器械繁多,若首次治疗不妥,会给患者增加更多的痛苦及经济损失。现对我院1994年1月~1998年6月所收治的28例经首次治疗失败而再次手术的股骨干骨折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8例中,男23例,女5例;年龄13~51岁,平均32岁。股骨中上段骨折5例,中段14例,中下段6例,下段3例。粉碎性17例,横形4例,斜形4例,螺旋形3例。首次手术采用普通钢板8例,国产(AO型)加压钢板4例,梅花针4例,矩形钉3例,螺旋钉加钢丝捆扎3例,交锁髓内钉2例,Bastiani…  相似文献   
105.
徐杨  张启明  王义国 《中医学报》2020,35(7):1397-1400
现代解剖学和中医学虽然对肝脏在形态和位置上的描述大体一致,但中医学中的肝的功能内涵明显大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肝脏,且中医学的肝所具有的功能和生理特性是现代解剖学的肝脏不能完全匹配和完成的,两者并不是同一脏器。依据中医藏象学说,肝脏可归属于中医的脾藏,主要依据为:第一,其代谢、分泌胆汁、解毒排泄的功能与中医脾藏的主运化功能相一致;第二,其造血功能与脾藏生血功能相一致;第三,肝脏能解毒的性质与脾主升清的生理特性是相符的;第四,肝脏的产热现象能诠释《难经》中"脾裹血,温五脏"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6.
广东省丝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63384912人,治疗患者1307892人,全民服药4475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599。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575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替曲朵辛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并对有关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替曲朵辛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采用UPLC-UV-MS/MS和LC-NMR联用技术对含量最高的杂质9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重复性好,替曲朵辛浓度在0.294~44.1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有关物质中最大杂质为4,9,10,11二脱水河豚毒素。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替曲朵辛原料药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RP-HPLC法测定羟苯磺酸钙的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试行标准中羟苯磺酸钙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关物质进行讨论,并利用LC—Ms对其光降解产物进行初步分析。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VP—ODS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0.05mol·L^-1磷酸二氢铵-乙腈(98:2);流速:1.0mL·min^-1;进样量为10斗L;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30℃。质谱条件:负离子电离(ESI-)方式,毛细管电压:2.5kv;椎孔电压:20V;源温:105℃;脱溶剂温度:400℃;脱溶剂气流速:400L·h^-1;二级扫描时碰撞能量:20eV(降解产物),10ev和20eV(羟苯磺酸钙)。结果:此条件下,羟苯磺酸钙中已知杂质氢醌和其他各降解产物与主成分的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均可满足试验要求,羟苯磺酸钙和已知杂质氢醌的检测限均为5ng。采用LC—MS/MS初步推断了羟苯磺酸钙光降解产物的化学结构。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羟苯磺酸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9.
缬沙坦胶囊溶出度方法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缬沙坦胶囊溶出度曲线的考察,确定缬沙坦胶囊的溶出度试验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附录XC第一法,分别以pH6.8和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于5,10,20,30,45min取样,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0am处测定吸收度,绘制溶出曲线。结果:缬沙坦胶囊在两种介质中均能很快溶出,但稍有差异。确定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限度为80%。结论:本法适用于缬沙坦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莪术药材中β-榄香烯、=牛儿酮和莪术二酮的GC含量测定方法 ,并比较不同品种莪术药材中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B-225毛细管柱,FID检测器。结果β-榄香烯、=牛儿酮和莪术二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9-5.095mg.mL-1(r=1.0000);1.0609-10.609mg.mL-1(r=0.9999);2.218-4.436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β-榄香烯100.6%,RSD=1.95%(n=9);=牛儿酮100.6%,RSD=1.85%(n=9);莪术二酮99.6%,RSD=2.13%(n=9)。结论不同品种莪术药材挥发油中莪术二酮的含量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莪术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