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3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通过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干预,研究慢性心衰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的原因及其机制,为慢性心衰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阿霉素制作慢性心衰大鼠模型,以氯沙坦为干预剂,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形态和凋亡蛋白Bax、Bcl-2及通路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氨基末端激酶(JNK1)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mRNA表达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与心衰组动物相比,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好转;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 <0.01);Bcl-2的含量明显升高而Bax的含量显著下降(Bcl-2 χ2 =6.81、P =0.0074;Bax χ2 =66149、P =0.0078,均P <0.01);ERK1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JNK1mRNA表达则显著下降(q =15.3514,P <0.01;q =22.0156,P <0.01)。 结论 氯沙坦对慢性心衰的干预作用与ERK1和JNK1途径密切相关,而p38MAPK途径与此过程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63.
6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后血清脑钠肽(BNP)、心肌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来院体检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当日、病例组液体复苏前后均采血测定血清BNP、心肌酶学[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sTREM-1和D-D水平;病例组入院后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按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实验室指标、APACHEⅡ评分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实验室指标与脓毒症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液体复苏前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的BNP [(586.23±129.51) pg/mL vs (36.25±10.19) pg/mL]、CK [(1 426.56±290.64) U/L vs (102.63±30.47) U/L]、CK-M...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与比较两种磷脂(肝磷脂与大豆磷脂)的抗疲劳能力及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为期两周的补剂补充,之后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力竭后测试血乳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同时分别记录三组的力竭时间。然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从而探讨磷脂与左旋肉碱对减缓小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差异。结果 (1)力竭时间:两种磷脂补充组运动力竭时间均长于运动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磷脂补充组与大豆磷脂补充组二者间未发现显著差异。(2)血乳酸水平:运动各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磷脂补充组与运动对照组、大豆磷脂补充组比较血乳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大豆磷脂补充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3)SOD:两种磷脂补充组的SOD水平均高于安静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运动对照组(E)比较,肝磷脂补充组(L)的SOD水平与其差异非常显著(P<0.01),大豆磷脂补充组(D)的SOD水平与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磷脂组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磷脂补充组(L)的SOD水平高于大豆磷脂补充组(D)。结论两种磷脂的补充均能有效延长小鼠运动力竭时间,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减缓运动性疲劳,且从血乳酸水平与SOD活性方面上看肝磷脂补充组优于大豆磷脂补充组。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无涂层球囊(UCB)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TAO患者(5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剔除失访者后共4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UCB扩张组(A组)和DCB扩张组(B组),其中A组24例(24条患肢),B组23例(23条患肢)。比较两组术后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ABI)、最小管腔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术后6、12个月,两组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B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12个月,两组ABI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B组ABI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6、12个月MLD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B组MLD均较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LLL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再狭窄率、TLR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B组术中1例出现非限流性夹层,观察处理。A组1例足部坏疽术后症状未缓解,1周后行截肢术,残端愈合良好,2例分别在术后6、10个月复发,再次进行PTA,随访未再复发;B组1例术后11个月出现再狭窄,经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未再复发。结论在TAO近中期治疗中,与UCB相比,DCB可有效降低Rutherford分级,减少LLL,获得更优的ABI、MLD,但降低再狭窄率和TLR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