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测. 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通过99Tcm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结果: ①30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缓18例,占60.0%,其中,溃疡样型4例,动力障碍样型7例,非特异性型7例.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电图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排空正常组胃电图41.7%异常,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胃排空延迟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D胃排空延迟组胃电图83.3%异常,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胃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常住人口功能性胃肠病(fa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明确社会心理因素与FGID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同时应用根据罗马Ⅲ标准制定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早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对西安地区常住成年人群中720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FGIDs患者103例,患病率为14.3%(103/720);经单因素分析,饮酒、吸烟、生活事件、性格、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SCL-90检测的各个因子与FGIDs的发病有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早期负性生活事件、躯体化症状及敌对情绪与FGIDs发病有相关性(P0.05)。结论生活事件及心理因素是诱发FGID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3.
2012年1月15日,第四军医大学在西安隆重举行"纪念郭祖超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孟群主任、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傅征少将、第四军医大学王茜副校长、刘侃佳副政委、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颜虹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及郭教授的学生共计9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孟群主任、傅征副部长、刘侃佳副政委分别致辞,总结了郭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循环中不同分子量多聚体形式的脂联素(APN)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48例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是否并发冠心病又分为单纯高胆固醇组(n=68)和并发冠心病组(n=80),另选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胆固醇组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n=84)。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病、肾脏疾病及重度吸烟人群。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分子量APN和中分子量APN在单纯高胆固醇组显著增加[高分子量APN亚组:(4.98±0.87) mg/L vs. (2.51±0.33) mg/L,P<0.01;中分子量APN亚组:(2.20±0.36) mg/L vs.(1.01±0.15) mg/L,P<0.01],而在并发冠心病组患者中显著降低,且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其它APN多聚体相比,高分子量APN与冠心病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r=0.345,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325,P<0.05)及尿酸(UA,r=-0.472,P<0.01)水平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分子量APN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3;P<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高分子量APN水平的降低与并发冠心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体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营养状况对成年后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用体重指数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建议被广泛接受 ,但体重指数在儿童营养评价中的有效性并未得到证实[1 3 ] 。为此 ,我们对体重指数、体成分在儿童期随年龄变化的模式进行了研究。1.资料来源 :取自 1995年陕西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数据。所有对象均为健康学生 ,年龄按出生日期计算(即 9岁为 9.0 0~ 9.99岁 ) ,9~ 2 2岁为 1岁间隔 ,分为 14个年龄组。按性别各年龄组 2 0 0人 ,其中西安 10 0人 ,汉中、延安各 5 0人。男女各半、城乡各半。2 .方法 :选择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年…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合用药物及单用药物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疗效. 方法 62例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 ,对伴发的抑郁症状加服帕罗西汀 ,并随机对其中 32例配合心理治疗. 结果治疗第 4周末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减分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230.2,89.42,P=0.000),但实验组在第 1, 2, 4周末 3个减分率 [(42.30± 4.18)% ,(57.26± 5.63)% ,(84.73± 9.38)% ]均优于对照组 [(33.49± 5.07)% ,(49.13± 5.90)% ,(73.79± 15.5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第 4周末实验组显效率为 91% (29/32),对照组为 67% (20/30),两组比较χ 2=5.36,P=0.02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心理治疗合用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合用药物及单用药物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疗效。方法:62例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对伴发的抑郁症状加服帕罗西汀,并随机对其中32例配合心理治疗。结果:治疗第4周末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230.2,89.42,P=0.000),但实验组在第1,2,4周末3个减分率[(42.30&;#177;4.18)%,(57.26&;#177;5.63)%,(84.73&;#177;9.38)%]均优于对照组[(33.49&;#177;5.07)%,(4913&;#177;5.90)%,(73.79&;#177;15.5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第4周末实验组显效率为91%(29/32),对照组为67%(20/30),两组比较X^2=5.36,P=0.02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心理治疗合用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78.
现场研究主要以人群和社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如社会医学、卫生防疫、卫生管理学的研究,更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核心[1].现场研究以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为主,许多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起源于现场的观察性研究,如相关回归、标准化率、双变量正态分布、序贯设计等.同时,观察性研究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使现场研究工作者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相似文献   
79.
护士人格特征与学历、年龄的相关性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采用辽宁教育科学研究所修订的“卡特尔16个性量表”(16PF)对24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47名护士整体人格特征属于健康人群,军人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各有特点,护士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学历、年龄有一定的关系。16PF的测查可为护理人员的筛选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我国男性青年营养状况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尚磊  徐勇勇  杜晓晗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163-1165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抽样调查 ,观察和比较我国不同地区 17~ 2 1岁男青年营养状况的地区分布特点。方法 在全国 3 1个省 (市、自治区 )选择 10 0个县 (区 )作为抽样点 ,观察对象共计 73 0 0 0人。计算体质量指数 ,按国人肥胖评价标准 ,将观察对象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MI与机能指标、地理、气候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全国男青年消瘦的检出率为 2 1 0 % ,超重的检出率为 6 2 % ,肥胖的检出率为 1 3 %。各地区的营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华北地区消瘦的检出率最低 ,为 13 8%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 11 0 %和 3 1% ;西北地区的消瘦检出率最高 ,为 3 0 0 % ,中南地区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低 ,分别为 3 4%和 0 6%。全国城市消瘦的检出率为 2 0 3 %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8 7%和 2 2 % ,乡村消瘦的检出率为 2 1 4%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4 7%和 0 8%。各地区城乡间比较 ,除西南地区城乡间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地区城乡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压、肺活量、年龄为正影响 :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日照时间和降雨量为负影响 (P <0 0 1) ;营养状况与地区有关。结论 营养状况存在地区差异 ,营养状况受居住地区影响 ,同时营养状况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