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附3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具有严重双侧症状和轴性症状的33例PD病人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UPDRS运动评分平均改善率在“关”状态下为62.3%,在“开”状态下为24.2%。记忆力下降2例,情绪改变7例,睁眼困难1例,肢体异动15例;无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BCG-PSN)作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8例初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抽胸液+胸腔内注射BCG-PSN+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抽胸液+联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胸液中sIL-2R浓度变化,观察胸液吸收速度,分析卡介菌多糖核酸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胸液sIL-2R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液sIL-2R浓度明显下降,治疗30d后胸液sIL-2R浓度为1004±109ku/L,与同组治疗前1219±121ku/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40d胸液sIL-2R浓度开始下降。治疗组治疗后40d胸液吸收率95.5%,对照组68.7%,比较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抑制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中sIL-2R过度分泌,通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胸腔内注射可以加速结核性胸膜炎胸液吸收作用。临床观察斯奇康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3.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50例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35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PVP 1 1例 ,分期双侧PVP 8例 ,分期一侧PVP或另一侧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 .9%。UPDRS :在“关”状态下 ,总的改善率为 57.3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 ,日常活动改善率 59.1 % ,运动功能改善率 58.2 %。结论 PVP对震颤效果不如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 ,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分期双侧PVP毁损术。  相似文献   
84.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采用MRI扫描,前50例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2.6个针道微电极信号;后1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1.3个针道微电极信号。结果 MRI图像能显示苍白球各部分、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边界、视束等结构。前50例患者坐标调整的百分数明显高于后191例患者。结论 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使解剖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对围手术期腹腔镜手术与常规手术时检测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水平表达的比较,探讨CO2气腹环境下是否会增加肿瘤根治的风险性。方法64例大肠癌患者随分为开腹组(32例),腹腔镜组(32例)及32例结肠息肉患者(对照组),于手术前后选择不同时段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MP-9的改变。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腹腔镜组也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LC手术中CO2气腹环境下尽管不会增加肿瘤根治的风险性,但是其疗效的确定还有赖于更多的研究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6.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41例,分期一侧PVP或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Vim脑深部刺激术(DBS)6例;同期双侧PVP5例,同期双侧STN DBS4例,同期一侧PVP,另一侧STN DBS2例,平均随访6.2个月。:UPDRS结核平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同期双侧STN DBS效果最佳,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分期双侧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PVP。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总结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72例PD行STN—DBS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一5年,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电极放置不准2例.胸部皮下积液5例,耳后导线接头处头皮破溃1例,胸部皮下感染1例;刺激相关并发症:肢体异动19例,感觉异常18例,情绪改变7例,睁眼困难3例,记忆轻度减退2例;硬件故障:脉冲发生器异常关闭2例,电池耗竭1例。全组无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 STN—DBS并发症较轻,处理得当可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88.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的参数设置及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术中、术后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调整。方法 回顾采用STN—DBS治疗的62例帕金森病病人的病历资料.对病人术中及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行单侧手术者均接受单极刺激;30例行双侧手术病人中,接受双侧双极刺激25例,双侧单极刺激2例.一侧单极刺激、另一侧双极刺激3例。7例触点调整均为上移。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双侧刺激优于单侧刺激。本组刺激参数为:电压双极14V.单极1~3.5V;脉宽60-120μs;频率180~190HZ。结论 STN—DBS术后病人采用适当刺激参数可获得安全可靠的疗效。电压调整对PD症状控制作用明显。脉宽及频率的调整相对较少;双侧刺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9.
1989年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结核分支杆菌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如何提高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成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技术检测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并将其涂片和培养、BBL-MGIT快速培养、PCR-凝胶电泳法进行对照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近期我科收治了1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出现的播散性鼻疽诺卡菌病,经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后,病情逐渐改善.在此回顾其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加深同行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