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鼻内镜下通过扩大柯陆氏进路成功切除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5例。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0.5~5年,有1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提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各科室之间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术中及术后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对手术顺利开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耳后皮瓣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耳后皮瓣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8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用带血管蒂耳后皮瓣一期修复(缺损大小25mm×25mm~65mm×60mm).结果 1例皮瓣表皮坏死.所有病例均取得较好外观,均保存视力.1例失访,7例获得随访.1例死于局部复发.结论耳后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供瓣区隐蔽,厚薄适中,操作方便等优点,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是修复眼睑大面积缺损的一个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3.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19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所致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方法]19例眼睑恶性肿瘤根据不同类型,选用最佳距离切除.在冰冻组织学监控下证实切缘无瘤者,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采用不同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大面积缺损(25mm×25mm~65mm×60mm).[结果]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表皮坏死.所有病例均取得较好外观,均保存视力.1例死于局部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不同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广泛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大范围缺损,可获得较好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耳后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供瓣区隐蔽,厚薄适中,操作方便等优点,术后形态恢复较满意,是修复眼睑大面积缺损的一个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4.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鳞癌17例,口颊鳞癌6例和其他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8例,皮瓣(4~8)cm×(6—23)cm。术中同时气管切开4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者30例,成活率96.8%。3例术后12 h~4 d出现静脉血管危象,其中1例静脉血管危象和1例静脉血栓均抢救成功,皮瓣完全成活;另1例术后因皮瓣淤血时间较长,最后皮瓣坏死约25%。30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术后8个月死于颈部淋巴结复发未控。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厚薄适中,是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良好材料。皮瓣大小应与受区缺损大小相当,避免皮瓣挤压。肿瘤手术必须在保证安全切缘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牙齿等重要的口腔功能结构;缝合皮瓣应防止扭曲血管蒂,避免静脉受压。修复软硬腭时加行气管切开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5.
长春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其病原为隐孢子虫。本病感染途径是饮食被患病动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等。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 ,我们于 1998年 7月至 1999年 7月对长春地区 3个奶牛厂和 2 3个养牛专业户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奶牛选择 在长春地区随机选取东郊 2个奶牛厂 90头奶牛 ;北郊养牛专业户 12户 ,共 6 8头奶牛 ;西郊 7户共 6 6头奶牛 ;南郊一个奶牛厂、1个养牛户共 76头奶牛。1.2 方法1.2 .1 粪样采集 将待检牛逐头登记 ,内容包括畜主姓名、奶牛年龄、…  相似文献   
56.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yroid gland,PLT)的误诊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减少误诊及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6年间住院治疗的10例PLT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PLT全部被临床误诊,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声嘶。结论PLT易发生临床和病理误诊,对PLT有足够认识、结合细针穿刺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是减少PLT误诊、误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是一种基于ICG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的活体组织实时近红外显像技术,临床上可对实体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差异显像,评估肿瘤范围及手术切缘。该荧光成像技术用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外科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适应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均缺乏相应规范。在前期开展的ICG近红外荧光成像辅助OSCC外科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基础上,经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共同商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ICG荧光成像技术在OSCC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以期指导OSCC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在修复头颈肿瘤术后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穿支皮瓣同期修复头颈肿瘤术后洞穿性缺损的2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部分坏死,6例出现早期局部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4个月)。本组中,20例术后头颈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均无严重并发症;2例带瘤生存;7例分别因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死亡。结论利用吻合血管的穿支皮瓣,更易于塑形修复,且供区并发症较少,是修复各种头颈肿瘤术后洞穿性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2006年采用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的36例喉癌患者,分析其生存率和喉功能保留情况。结果本组病例3年生存率80.6%,5年生存率为78.8%。死亡病例中除失访3例外;另外7例死亡病例中,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大出血1例、死于骨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保留了发音功能,35例患者拔管,拔管率为97.2%,经过功能训练,患者均可经口进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能够在保留喉功能的同时根治肿瘤。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转移灶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部残留转移灶48例(其中单侧39例,双侧9例),复发转移灶30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1岁.27例患者皮肤受侵.术前影像学评估17例患者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难以分离保留,后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证实其中15例大脑动脉环开放得以代偿,2例代偿不良.颈部肿块扩大切除21例,单侧颈清扫术49例,双侧颈清扫术8例.切除颈内动脉5例,分离切除肿块并保留颈内动脉10例,2例保留颈内动脉但颈动脉壁上有残留肿块.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5例,带蒂斜方肌皮瓣修复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9例.63例术后未行放疗,另13例显微镜下基底见癌细胞和2例颈动脉壁肉眼残留肿块者,术后放疗45 ~50 Gy.结果 随访5~ 20年,5例失访.Kaplan-Meier法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和28.3%.27例行颈部皮肤一期修复者,26例痊愈,1例肩部伤口延迟愈合;51例颈部未予修复者中,45例伤口一期愈合,6例延迟愈合.颈清扫结果为Ⅰ区6例(10.5%),Ⅱ区35例次(61.4%),Ⅲ区6例次(10.5%),Ⅳ区1例(1.8%),V区16例次(28.1%).结论 切除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术前需行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以评估大脑动脉环的开放和代偿状况;颈部残留或复发的病灶主要分布在Ⅱ、Ⅲ、VA区,故颈清扫应以清除Ⅱ、Ⅲ、VA区淋巴组织为主;胸大肌肌皮瓣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放射性颈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