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 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胱硫醚γ-裂解酶( CSE)/硫化氢( H2 S)通路在其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10只5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硫氢化钠(外源性H2 S供体)组和DL-炔丙基甘氨酸( PAG,CSE不可逆抑制剂)组。以腹腔注射CVB3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当天记为第0天,24 h后每组每日经腹腔分别注射相应干预药物。分别于接种后第4天和第1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处死,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炎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2 S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CVB3、CSE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定性、定量检测CSE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和组织H2 S浓度、CSE mRNA、CSE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给予NaHS干预可明显上调H2 S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间质水肿,对病毒CVB3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H2 S和CSE表达,加重心肌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促进CVB3 mRNA的复制。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中,CSE/H2 S通路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该通路的表达,加重心肌损伤,促进病毒复制,外源性供给硫化氢可对感染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且可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272.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川崎病住院患儿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川崎病,降低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儿童医院杜忠东教授提供的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温州地区经住院治疗的全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数为827例,其中完全川崎病占74.12%,不完全川崎病占25.88%.男女性别比为2.28∶1;发病年龄为37 d至13岁,高峰年龄为1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4~6月为发病高峰.急性期发生心血管损害者占34.6%,以冠状动脉扩张最为常见,发生冠状动脉瘤者16例(1.9%).丙种球蛋白耐药者53例,占6.41%.再发者12例,复发比例为1.5%.治疗后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者114例(13.8%),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温州地区川崎病患儿发病例数有逐年增多趋势,急性期心血管损害发生情况与广东、北京调查结果相似,高于日本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73.
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对6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4.5±1.7(34~85)岁。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中位值为6.0(4.0~10.0)cm;肿瘤最大直径中位值为4.0(1.3~11.0)cm。TNM分期为:I期9例(14.3%),II期17例(27.0%),III期28例(44.4%),IV期9例(14.3%)。全组63例全部一次吻合成功,吻合圈完整,无吻合不全或漏钉情况。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胃瘫各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共随访52例(82.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2(7~67)个月,其中13例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和62.3%。结论: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4.
周爱华  郭玉生 《中外医疗》2012,31(5):124-125
外科感染是由Tilney提出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概念,及20世纪90年代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mecin 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理论,近百年来,在诊治护理外科感染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仅将近几年外科常见感染的诊疗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5.
周爱华  黄彩云 《河北医学》2011,17(4):455-458
目的:通过观察米非司酮治疗诊断性刮宫术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情况,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诊断性刮宫术后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诊断性刮宫治疗。通过监测激素FSH、LH、PRL、E2水平、HGB值、子宫B超检查、月经变化情况及随访期间观察出现副反应与复发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FSH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E2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内膜厚度及HGB值变化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及HGB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绝经期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正常月经及月经过多或经期长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在出现复发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肝肾功损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诊断性刮宫术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佳、副反应轻、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76.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11.11%,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7.
老年人急诊左半结、直肠手术多采用传统的病灶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结肠封闭术(Hartmann术式),Ⅱ期再行闭瘘术。但这样不仅使患者经受结肠造口之苦,而且Ⅱ期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而对于老年人,Ⅰ期切除吻合发生吻合口漏的机会高,一旦发生吻合口漏,病死率高,本院对老年人急诊左半结肠手术进行改进,行病灶彻底处理,结肠灌洗,Ⅰ期行结肠吻合,再加预防性回肠造口,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