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提升患者、护士满意度.方法 设计责任护士转盘(下称转盘),于内科10个护理单元应用3个月后调查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转盘应用后患者对责任护士、护士长知晓率及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转盘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麦默通(MMT)进行乳腺囊肿切除活检的手术指征及MMT对乳腺囊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根据笔者所在科室拟出的乳腺囊肿MMT手术指征(单发囊肿、内部回声不均且直径大于1cm者;多发囊肿伴有严重无规律疼痛或触诊局部腺体增厚并经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者;有乳腺癌发生高风险者;囊肿与低回声结节、乳管扩张等病灶并存者;病变周围腺体组织彩超下回声杂乱或血供丰富者),选择了78例患者进行MMT切除活检,将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彩超检查发现双乳多发囊肿40例,多发囊肿+触诊不可扪及的低回声结节38例。术中彩超示高风险病变42例,低风险病变36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彩超高风险组病理诊断囊性增生症27例,非典型增生2例,乳腺癌1例;彩超低风险组诊断囊性增生症19例。术前彩超检查对乳腺囊肿诊断的敏感度为61.22%(30/49),特异度为58.62%(17/29),准确度为60.26%(47/78)。本组切除病灶(13.00±8.16)个,手术时间(74.25±22.68)min。术后平均住院1 d出院,出现局部血肿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笔者所在科室根据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术前彩超的影像学改变所拟定的MMT手术指征简单实用。MMT多点切除手术美观、安全,MMT切除活检有助于医生了解高危囊肿患者的病理类型,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但仍需严格规范乳腺囊肿的MMT手术活检指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神经胶质瘤恶性分化演变相关的脂质变化和复杂的脂质代谢网络。方法:选取具有不同成瘤能力和转移潜能的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A172、U251和U87MG,进行总脂抽提,通过Shotgun脂质组学方法进行规模性、整体性的脂质组学分析。结果:对3个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进行大规模脂质定性分析,共鉴定到1 541个脂质分子,主要包括甘油磷脂、甘油脂和鞘脂三大类。与无成瘤能力的A172细胞系相比,甘油磷脂PC和PA的表达在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和U87MG中呈现显著上调的趋势;含d18∶1的鞘脂(d18∶1 SP)则随着胶质瘤成瘤能力和转移潜能的增加表达呈显著降低(P0.05)。通过定量脂质组学研究,筛选得到121个具有统计学差异变化的脂质分子;并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揭示差异脂质组成能将具有成瘤和转移能力的细胞系U251和U87MG与无成瘤能力的细胞系A172系区分开来。结论:在成瘤能力和转移潜能不同的胶质瘤细胞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脂质组成差异,差异表达的脂质可能与神经胶质瘤转移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负重和面向任务的功能性活动的疗效,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方法 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负重和面向任务的功能性活动,随访时进行摄片及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结果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髋部及全身感染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为优:2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负重和面向任务的功能性活动明显改善患肢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慧  苏妍  陈永立  吴剑 《中国妇幼保健》2014,(26):4333-4335
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技术应用于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肺炎进行振动反应成像检查,观察各疾病能量最大值、呼吸曲线观察、动态图像观察、动态图像发生发展、双肺出现同步性、MEF观察、QLD值评价、双肺啰音检测、EVP左右肺呼吸曲线同步性及振幅高度观察指标,其中后8项指标进行赋分检测、统计。结果: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肺炎组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与急性肺炎组9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动态图像发生发展、双肺出现同步性2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振动反应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各具特点,有利于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在评估Crohn 's病(CD)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通过CD活动指数(CDAI)评估22例CD患者的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通过超声观察该22例患者病变部位、肠壁厚度、结构层次、回声情况及能量多普勒超声Limberg分型情况等,探讨超声在评估CD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2例CD患者分为19例活动期组及3例缓解期组,其中19例活动期患者肠壁均节段性增厚,最厚为16 mm,最薄为5.1 mm,平均厚度为(8.25±2.91)mm;增厚肠段肠壁层次消失的有17例,占89.5% (17/19);Limberg分级中Ⅲ级及以上有18例,占94.7% (18/19);而缓解期3例患者超声图像与活动期相比肠壁增厚不明显,平均厚度约(3.83±0.21)mm(与活动期肠壁厚度比较,P=0.018,<0.05),肠壁分层重新出现,但层次依然减少,并且Limberg分级均处于Ⅱ级(与活动期Limberg分型情况比较,P=0.000,<0.05).结论 CD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超声图像区别显著,经腹超声检查可作为评价CD活动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笔者共收治 6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的患者。均采用双片法矫治畸形取得了良好的手术疗效 ,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6例中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3~ 1 5岁。其中5例年龄 5岁。 5例有明显紫绀。心电图 :电轴左偏 3例 ,右偏 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左前半束支传导阻滞各 1例。胸部X线片示 ,均有不同程度肺充血 ,肺动脉段明显膨出 5例 ,平直 1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3例行右心导管检查。取胸部正中切口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阻断升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心脏停搏液 ,…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方波伏安法,于非水溶液中测定硝苯地平片的含量。在0.5mol/L高氯酸四丁铵(TBAP)的乙腈溶液中,硝苯地平在铂电极上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215;10^-7~2&#215;10^-4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1&#215;10^-7mol/L。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电化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剑  王晔  李端  余恒跃  王启海 《安徽医药》2006,10(6):430-431
目的建立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方法循环伏安(CV)、差分脉冲(DPV)及紫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结果在0.1 mol.L-1的NaOH-NaH2PO4(pH=11)底液中、100 mv.s-1的扫描速度下丹皮酚在铂电极上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6~1×10-3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0.23-4082.64×C(r=0.998 4),检出限为1×10-6mol.L-1。应用于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无干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采用MTS生物:力学实验台与CCD三维运动测试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颈椎前路固定系统,植入12具猪颈椎标本前、后颈椎各椎体的三维运动进行实验测试.并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分析系统。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评价颈椎前路固定系统的临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