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9篇
  免费   909篇
  国内免费   665篇
耳鼻咽喉   709篇
儿科学   257篇
妇产科学   176篇
基础医学   953篇
口腔科学   357篇
临床医学   1789篇
内科学   1284篇
皮肤病学   135篇
神经病学   479篇
特种医学   6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4篇
外科学   1253篇
综合类   4772篇
预防医学   3210篇
眼科学   191篇
药学   1936篇
  24篇
中国医学   1870篇
肿瘤学   533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784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824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879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901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682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555篇
  1998年   486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448篇
  1995年   401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84篇
  1988年   237篇
  1987年   225篇
  1986年   195篇
  1985年   198篇
  1984年   165篇
  1983年   137篇
  1982年   128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84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30篇
  1965年   17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分析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为415例患者(其中胆囊切除术370例,肝叶切除13例,肝囊肿开窗引流7例,腹腔探查13例,脾切除4例,胆囊切除+子宫全切术1例,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剥除术1例,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术6例)施行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除1例全子宫切除时增加1个孔外,414例均成功完成单孔手术.结论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由于解剖位置的限制,使用常规器械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可以治疗肝胆外科大部分疾病,术者需具备单孔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操作经验,随着可转向器械的改进,此项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9例8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80~90岁(82.4±3.1岁)。术前13例伴有一种合并症,12例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症。按相关科室会诊意见处理合并疾病,应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评估患者可耐受全麻下手术。12例根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为主、无明显腰椎不稳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术(单纯减压组);27例明确存在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或术中需要手术切除小关节突、椎板范围较大发生继发性不稳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融合内固定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12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单纯减压组3例(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肺炎合并术后贫血1例),融合内固定组9例(肺炎3例,硬膜撕裂、尿潴留、心律失常、术后贫血、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各1例,尿路感染合并认知功能障碍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减压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0.8±2.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9.0±4.8分,融合内固定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1.8±2.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8±3.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单纯减压组3.2±1.7分和3.5±2.1分,融合内固定组3.0±1.2分和2.9±1.2分)与术前(单纯减压组7.4±0.9分和7.8±1.0分,融合内固定组7.4±1.7分和7.7±1.1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积极处理合并疾病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责任节段及致病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3.
目的观察同种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移植对人工真皮血管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在27只Wistar大鼠背部造成2.5 cm×2.5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处/只),将其分为血管内皮细胞组:将血管内皮细胞混入0.5 ml纤维蛋白胶中,按1.0×105/cm2的密度均匀喷洒于移植床;混合组: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入等量纤维蛋白胶后,同前密度喷洒于移植床;对照组:按同样方法喷洒等量纤维蛋白胶。随后各组移植人工真皮,每组9只大鼠18处创面。于移植后5、10 d切取移植的真皮及周围组织行H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asson和墨汁灌注染色,观察新生血管生长情况。于移植后5 d行伊文思蓝灌注,以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法测定微血管形成情况。结果移植后5 d,HE、VEGF、Masson和墨汁灌注染色均可见各组移植床有新生血管长入。HE染色见血管内皮细胞组、混合组新生血管数量分别为(14.2±3.6)、(12.1±2.5)条,较对照组[(3.9±1.6)条]明显增多(P<0.05)。移植后10 d,人工真皮内及移植床均有微血管形成,且胶原组织的合成增加。移植后5 d,经伊文思蓝灌注,收集并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组、混合组真皮组织溶出的上清液,吸光度值分别为0.167±0.058、0.155±0.046,均高于对照组的0.066±0.024(P<0.05)。结论同种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移植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加速人工真皮移植后血管化过程,促进类真皮组织的成熟。  相似文献   
974.
韦志一 《江苏医药》2007,33(12):1300-1300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1],因手术时间长,加上术中需要注入眼内填充物,以及术后的特殊俯卧位姿势,患者极易产生各种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反应.我们对此类手术患者重点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7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在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的43例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53~72(62.05±5....  相似文献   
976.
【摘要】 目的:探讨皮质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非劣性检验标准估算样本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并平均随机分配到CBT组与PS组,分别进行后路腰椎减压单节段CBT螺钉固定与PS固定椎间融合术,经过至少2年随访。主要观测指标为椎间融合率;次要观测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背与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n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与组内对比分析。结果:最终CBT组共有58例、PS组56例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吸烟状况、体重指数、骨密度及手术节段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CBT组45例(77.59%)、PS组42例(75.00%)患者实现了椎间融合,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5)。每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CBT组的ODI及JOA评分均优于PS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ODI及JOA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PS组(P<0.05)。两组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相似。术后CT显示螺钉误置,CBT组发生率为2.16%(5/232枚),PS组为1.34%(3/224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4)。CBT组共有2枚螺钉(0.89%)出现松动并在CT扫描图像上出现移位,发生率低于PS组(10/224,4.46%)(P=0.034)。CBT组58例患者中共有3例(5.17%)出现并发症,PS组56例患者中共有9例(16.07%)出现并发症,P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1)。结论:CBT螺钉固定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单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可获得较PS固定更加优秀的短期功能恢复,以及相似的临床效果和椎间融合。CBT螺钉固定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人群的手术治疗是较PS内固定有效且更优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977.
甲状腺癌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少见,其病理学类型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存在差异。儿童时期电离辐射暴露是甲状腺癌唯一确定的危险因素,并存在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5%~10%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病人有甲状腺肿瘤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具有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家族史的儿童及青少年患癌风险更高。与成人不同,儿童甲状腺癌中RET/PTC基因重排更为常见,可能是电离辐射相关的致癌因素。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表现出类似低外显率的常染色体疾病或多基因疾病模式,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其中关键的遗传分子改变目前仍不清楚。儿童及青少年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癌的共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儿童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发生PTC的风险更高。超重和肥胖可能与儿童及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并且会增加成年后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儿童时期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发育异常等诸多问题;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成年后具有更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此外,儿童甲状腺癌还受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环境致癌物等其他环境与营养因素的影响。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疾病预后,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过去20年间(2001年至2020年),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已成为许多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的文献计量分析。本文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过去20年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并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方法 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搜索了2001年至2020年所有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和骨质疏松症的文献,使用Excel、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出版物发表趋势、区域分布、作者和机构、关键词分析和热点研究趋势。结果 在过去的20年里,关于MSCs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发表了2 451篇。美国(607篇)和中国(1 154篇)是发表文献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国家。大多数发表文献的研究机构都来自中国。排名前五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组织工程、成骨细胞、衰老、间充质干细胞和核纤层蛋白 A。研究的热点从一开始的体外实验、祖细胞、药物治疗转换到目前的小鼠模型、微小RNA(miRNAs)、支架、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s)、长非编码RNA、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结论 未来关于MSCs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将继续高速增长,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是小鼠模型、miRNAs、支架、BMSCs、长非编码RNA、细胞外囊泡和外泌体。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AP/CPP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分布的变化情况及其在CAP/CPPS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CAP/CPPS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ⅢA型、ⅢB型CAP/CPPS患者的Th1细胞数均升高,Th1/Th2比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Th2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A型与ⅢB型患者比较,Th1、Th2细胞数与Th1/Th2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CPPS患者Th1型反应模式占优势状态,Th1/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变化,提示Th1细胞在CAP/CPPS的病理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0.
股骨头坏死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骨头缺血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及缺氧而引起髋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继而造成股骨头塌陷,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激素和酒精的摄入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常见的两大病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提出的学说主要有:脂类代谢紊乱学说、骨内高压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二次碰撞学说等.本文就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