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9篇 |
内科学 | 2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自拟养阴方对高血压阴虚阳亢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自拟的养阴方治疗Ⅰ级、Ⅱ级高血压且符合中医阴虚阳亢型的患者,按血压下降情况和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的判定.结论 自拟养阴方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提高并发症的观察能力,减少术后病死率。方法将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6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胆道出血8例,胆漏6例,切口感染4例,膈下脓肿3例,肝功能衰竭3例,腹腔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肝断面局部脓肿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其中1例患者合并胆漏、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手术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对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并发症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眼科急症,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数天内可失明,处理不当视力亦受影响[1]。2011年11月我科对1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后,该例患者视功能得到了良好恢复,现将治疗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结果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93%,多发生在术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时。经保守治疗2周左右好转,持续最长达2个月。术中输血量>1 000 ml、低蛋白血症、胃切除量>1/3、手术时间超过5 h与术后胃瘫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胃肠吻合方式不是胃瘫发生的直接因素。结论应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对可能并发胃瘫患者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6.
在四肢手术中,术前常用气囊止血带绑扎四肢,以达到减少患者手术出血,便于医生手术操作的良好效果。传统方法是先用纱布或治疗巾包缠上臂上1/3或大腿上1/3处,再将气囊止血带缠绑于纱布或治疗巾上。这种方法虽然起到了隔离保护皮肤的作用,但是由于纱布或治疗巾和皮肤的贴附性较差,易引起皱褶,若手术时间较长,如四肢血管吻合手术等,气囊止血带的反复使用,术后易引起缠绑气囊止血带处的局部皮肤出现压红和水疱,严重者导致局部皮肤感染。为了避免缠绑气囊止血带处的局部皮肤出现压红和水疱,我们用医用石膏衬垫包缠上臂上1/3或大腿上1/3处两圈,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结果术后胃瘫发生率为2.93%,多发生在术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时。经保守治疗2周左右好转,持续最长达2个月。术中输血量〉1000ml、低蛋白血症、胃切除量〉1/3、手术时间超过5h与术后胃瘫密切相关,而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胃肠吻合方式不是胃瘫发生的直接因素。结论应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病情观察,对可能并发胃瘫患者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全球约有2000万结核病患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3].在当前无有效全人群保护疫苗问世前,从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环节寻找有效结核病控制对策实在无处可及,只有从控制传染源着手才能有效控制其蔓延.因此,通过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来治愈传染期结核病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多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产生和流行形势异常严峻,是全球耐多药负担最高的国家.然而,耐多药结核一直以来都是结核病防治界的难题[4-6]. 相似文献
19.
分析湖北省2010-2013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特征及原因,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0-2013年发生的10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并对疫情相关学校进行结核病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疫情特点及与风险隐患的关联.结果 10起疫情中,高中8起、初中及大学各1起,主要以毕业体检发现为主,占70.0%;报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0例,报告发病率为389.1/10万,涂阳患者占9.2%,涂阴患者占90.8%;10起疫情中有6起未发现涂阳患者,有6起有既往病例处置不当,有9起出现有症状患者就诊延误;1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患者92例,占70.8%,与2010年的4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2,P<0.05).风险隐患排查学校平均合格率为50.6%,低于和不低于50%合格率学校的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28.7/10万和167.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1,P<0.05).结论 学校结核病防治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既往病例处置不当,传染源发现与治疗不及时,无症状患者的隐性传播,密切接触者不及时筛查等是造成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