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目的:对于使用传统头影测量分析法辅助、并采用手术优先方式治疗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本研究使用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颌骨矢状向位置变化,评估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预测上颌骨及颏部矢状向理想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共35例,收集治疗前(T0),治疗结束后(T1)的定位头颅侧位片、侧位面相和三维面部照片资料;使用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分析上颌鼻腭点(NP)、颏部颏下点(Me)矢状向位置参考线L1、L2与颅底前线(C1)的夹角∠C1-L1、∠C1-L2等头影测量数据;由正颌、正畸专业医生各4名,以及4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患者侧貌美学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方式进行评分,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0期男性:∠C1-L1=80.85°±3.81°,∠C1-L2=89.37°±4.10°;女性: ∠C1-L1=82.87°±4.25°,∠C1-L2=89.69°±4.95°;T1期男性:∠C1-L1=83.93°±2.99°,∠C1-L2=89.08°±2.48°,女性:∠C1-L1=85.67°±3.60°,∠C1-L2=88.30°±4.20°。男女患者T0期测量值与中国美貌人群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上颌NP点测量值与中国美貌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期颏部Me点与中国美貌人群比较,相对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貌美学评分结果,男性、女性T1期上颌、颏部和整体的评分均较T0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eliare头影测量分析法有助于更准确分析患者颌骨畸形状态,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治疗后上颌骨和颏部矢状向位置,可以帮助预测颌骨理想的矢状向位置,有望成为制定手术优先正颌手术方案的重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应用抗骨吸收和(或)抗血管生成药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在创伤后继发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总结技术流程及临床操作常规.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共54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2.4岁.术前三维CT扫描数据,应用BrainLab Iplan或Surgicase CMF 5.0软件进行数据分割、三维重建、术前虚拟规划,术中采用BrainLab Navigation系统引导手术操作.术后48 ~72 h复查头颅CT,术前、术后CT在BrainLab Iplan系统中进行自动数据融合,采用二维测量和三维色谱分析法评估真实外科手术与虚拟设计的吻合度.结果 54例手术均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导航系统精度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手术为0.2~3.5 mm、单纯眶壁缺损重建手术为0.8~2.0 mm、个性化假体植入手术为0.2 ~2.2 mm.结论 计算机虚拟规划有利于提高术前规划的精确性、可控性;导航系统能够作为信息载体,将虚拟计划信息传达到外科手术中,保证后者按照设计精确执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