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代谢相关因素与分级、分期等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382例肾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常用代谢相关指标(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肾癌分级、分期及肿瘤直径的相关性。结果:382例患者中80例(20.94%)为高级别肿瘤,63例(16.49%)为进展性肿瘤,153例(40.05%)肿瘤直径>4 cm。与低级别肿瘤组相比,高级别肿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15);进展性肿瘤患者与局限性患者相比具有较低的体质指数(P=0.022)、血清胆固醇(P=0.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6);肿瘤直径>4 cm组的患者则具有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OR=0.906,95%CI: 0.852~0.986,P=0.023)、血清胆固醇(OR=0.660,95%CI: 0.492~0.884,P=0.005)与肿瘤分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肿瘤分级(OR=0.293,95%CI: 0.108~0.797,P=0.016)和分期(OR=0.204,95%CI: 0.065~0.635,P=0.006)均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肿瘤直径相关(OR=0.756,95%CI: 0.586~0.975,P=0.031)。结论:代谢相关因素尤其是肥胖和血脂水平与肾癌分级、分期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并探索这种差异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 7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VEGFR-2、MEK、ERK蛋白在原发灶与转移灶表达的差异,VEGFR-2、MEK、ERK的Ⅰ抗工作浓度(体积比)分别为1 ∶200、1 ∶25、1 ∶250,应用PCR技术检测PDGFRA基因20号外显子,K-ras基因2号外显子,Braf基因15号外显子和MEK1基因2号外显子的相关突变。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读:细胞阳性率≤ 5% 为1分, 6% ~50% 为2分, 51% ~ 100% 为3分; 染色强度: 不着色为1分, 淡黄色细颗粒状为2分, 黄色颗粒状为3分, 棕黄色粗颗粒状为4分,将两个得分数相乘得到其表达强度。本组7例肾癌骨转移患者VEGFR-2在原发灶(2.86±2.27)和骨转移灶(2.67±1.8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而MEK(1.33±0.51 vs. 6.10±4.10,P=0.015)和ERK(4.43±2.84 vs.9.10±2.24, P=0.02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原发灶及转移灶标本中并未检测到相关的基因突变。结论: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表达的差异可能与其转移过程有关,也可能是影响靶向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食管黏膜细胞定量检测DNA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正常体检胃镜患者20例,分别对这些患者行DNA定量检测分析、常规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本实验DNA定量检测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81.0%;常规活检病理检查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26.3%;DNA定量检测与常规活检病理检查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定量检测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症患者发生的年龄、眼轴、视力情况,以及其影像学特征和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611例(99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B超、IOL Master、主觉验光、裂隙灯、眼底(散瞳)等检查,其中经OCT检查存在视网膜劈裂者79例(97眼).根据视网膜劈裂的位置分为黄斑中心凹劈裂组43例(51眼)与黄斑旁中心局部劈裂组36例(46眼)两组,对两组的年龄、眼轴、视力、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前膜、玻璃体牵引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生视网膜劈裂的患者中:总体年龄≥30岁者占73%;眼轴≥28 mm者占96%;视力≥4.5者占66%.视网膜劈裂大部分为外层劈裂,其中黄斑中心凹劈裂组中有5眼为混合劈裂.黄斑中心凹劈裂组与黄斑旁中心局部劈裂组劈裂发生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25).黄斑前膜和玻璃体牵引的发生率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7,P=0.002;x2=6.590,P=0.01).结论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劈裂与长眼轴密切相关;年龄、黄斑前膜、玻璃体牵引与劈裂的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和分析电针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门诊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电针治疗,连续治疗6d,休息1d,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FG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SFG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G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吹气漏气等面部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性周围性面瘫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方式,对改善患儿面部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功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内镜下超声小探头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纳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2例,通过内镜下超声小探头检查确定术前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T分期的准确率为90.32%(其中T1 88.89%,T2 88.89%,T3 86.96%,T4100%)。N分期的准确率为83.87%(其中N0 82.14%,N1 85.29%),与术后病理分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超声小探头可以准确评价直肠癌的术前TN分期,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可溶性Lox-1、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9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另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无狭窄者41例为非冠心病组。分别检测可溶性Lox-1、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获得单独或联合检测时的曲线下面积等诊断效能参数,进而评价各指标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sLox-1诊断ACS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94~0.975)。上述5种生化标志物水平与诊断ACS的相关程度为sLox-1>Myo>cTnI>CK-MB>hs-CRP;"sLox-1+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7[95%CI(0.974~1.000)],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96.2%,高于上述生化标志物单独检测及"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联合检测。结论 sLox-1用于ACS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与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进行联合检测时可以发挥较好的互补作用,与单独检测相比诊断效能大大提高,且高于"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9例手指掌侧皮肤合并指动脉缺损患者,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同时利用该皮瓣中的桡动脉掌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动脉,恢复指体血运,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中1例皮瓣近端部分皮肤血泡形成,经换药处理,创面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供区一期闭合,瘢痕较隐蔽。末次随访时,患指功能根据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获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可做为血流桥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合并动脉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9.
刘彬焱  刘春雷  龙慧 《全科护理》2022,20(12):1713-1715
目的:调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现状,以期为促进患儿父母心理健康,提高其对患儿的照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1月对医院康复科收治的204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弹性得分为(58.42±9.36)分,影响因素包括同病人关系、受教育程度、居住地以及益处发现水平。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弹性得分较低,且受居住地、文化程度、与患儿关系以及益处发现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射波刀治疗39例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共计49个, 直径1.5~4.3 cm。治疗剂量12~60 Gy, 分割1~10次。  结果  治疗后随访3~67个月(中位数20个月), 胸闷、气短等症状缓解率83.3%。49个病灶CR、PR、SD分别为29、15、5个, 有效率90%。1、2年局控率为100%、91%, 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8.3%。急性期无反应者25例, 1~2级、3~4级放疗反应分别为11例、3例。既往行胸部放疗、隆突下及气管食管沟病灶、放疗前后1个月行化疗者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4、0.007、0.039), 反应组食管5 mL平均照射剂量30.62 Gy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5.5 Gy(P=0.045)。  结论  射波刀为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