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多功能组织制片恒温仪的结构特点,能应用于预漂片、漂片、烤片和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冰冻切片等操作中,提高了制片质量和制片速度。该仪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方便,能满足战时的军事病理技术需要。  相似文献   
8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背景与目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许多肿瘤中呈高表达,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关,但iNOS在鼻咽癌(NP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PUBMED)也仅可查到两条与iNOS在NPC中表达有关的信息,然而这两项研究并未对iNOS表达与NPC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探讨。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鼻咽正常粘膜和N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NOS与NPC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鼻咽活检石蜡标本50例,其中低分化鳞癌40例,正常鼻咽粘膜标本10例作对照。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iNO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鼻咽组织中,iNOS蛋白无表达;在NPC组织中,iNOS免疫组化阳性者细胞胞质和胞核内出现棕黄色细颗粒,且胞核染色比胞质更强。在NPC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7/40),与正常鼻咽组织比较(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者iNOS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2.41%vs54.55%),T3/4期NPC的iNOS表达高于T1/2期NPC(73.33%vs50.0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在NPC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胞质和胞核,且胞核表达比胞质更强。②在NPC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能有助于NPC的治疗。  相似文献   
83.
背景与目的:同期放化疗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最佳方案,但对于同期放化疗对哪一类患者最有效,哪种化疗药物与放疗联合疗效最佳等问题尚没有一致的结论。有学者推荐将顺铂(cisplatin,DDP)同期放化疗方案作为治疗晚期NPC的标准方案。由于顺铂能增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使杀肿瘤的一氧化氮(NO)合成增加而抗瘤,因此我们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检测治疗前NPC组织中的iNOS的表达来对这种同期放化疗的疗效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NPC肿瘤组织中诱导型iNOS的表达与DDP同期放化疗后鼻咽局部肿瘤全消与残留的关系,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鼻咽局部肿块全消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DP同期放化疗后30例鼻咽局部肿块全消和30例鼻咽局部肿块残留的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肿瘤组织中iNO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NOS阳性表达定位于NPC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内,且胞核染色比胞质更强。iNOS在NPC中总的阳性表达率为71.67%(43/60)。在30例肿块全消和30例肿块残留的NPC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86.67%、53.33%,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748,P=0.034)。两组间iNOS弱阳性及中等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而强阳性表达全消组低于残留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246,P=0.039)。结论:治疗前检测iNOS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对预测DDP同期放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可根据其表达情况,选择相对合理的同期放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血浆冷沉淀治疗家兔感染性创面修复的效果,阐述血浆冷沉淀促进家兔感染性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的新西兰成年家兔12 只,按照改良付小兵全层皮肤缺损法复制创伤感染性动物体表溃疡模型,分别予冷沉淀、康复新液、湿润烧伤膏和凡士林纱布换药,测定治疗后第3、7、12、17天创面微血管密度(MVD),创面愈合率和新生上皮覆盖率,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治疗第3 天MVD 均呈上升趋势,第3、7 天冷沉淀组MVD 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12 天后新生血管逐渐减少;冷沉淀组创面愈合率、新生上皮覆盖率与康复新液组、凡士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冷沉淀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11.169,P =0.011),冷沉淀组缩短;冷沉淀组治疗早期TGF-β1 表达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在整个修复过程中维持高表达。结论 冷沉淀可能通过上调创面TGF-β1 表达、加速创面MVD,达到提高创面新生上皮覆盖率,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生物组织石蜡包埋机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石蜡包埋机改进的可行性,将旧包埋机控制部分用精确控制系统替换,利用旧冰冻切片压缩机做制冷系统,改进后的包埋机实现自动开,关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温度,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未发现组织过度硬化、变脆、蜡块变形及易碎等现象,各项指标均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6.
背景与目的:关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β-链接素(β-catenin,β-cat)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的表达及其与NPC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观察iNOS与β-cat在N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表达及其联合表达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体中iNOS、β-cat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鼻咽组织中,iNOS均无表达,而β-cat呈膜表达,胞质无表达;NPC中,iNOS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阳性率为74.0%(37/50),所有切片中β-cat均可见胞质表达增强而胞膜表达减弱或缺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胞质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4,P=0.005)。结论:iNOS和β-cat在胞质内的高表达均与NP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相关:两者呈正相关,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促进NP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7.
iNOS和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增高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喉鳞状细胞癌是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脑膜瘤(CC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8例C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8例女性患者发病年龄19—47(36.5±8.1)岁。肿瘤位于桥脑小脑角(CPA)区5例,额叶2例,脊索马尾部1例。组织学特征是富含糖原的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间交织着多少、大小、形态不一的玻璃样变胶原,瘤细胞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和核内包涵体少见,缺乏典型的旋涡状结构和砂砾体。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上皮膜抗原(EMA)和孕激素受体(PR)(8/8)强阳性表达,特殊染色PAS(8/8)胞质阳性。结论CCM好发于桥脑小脑角和脊柱马尾部,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生物学行为较具侵袭性,复发率高。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其预后与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前已发现多种实体瘤中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正确诊断ALK阳性肿瘤和判断ALK阳性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对ALK重排的类型、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ALK抑制剂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围绕ALK阳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靶向治疗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VEGF和VEGFR2在结肠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VEGF和VEGF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阳性表达率越高;VEGFR2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R2和VEGF是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指标;通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转移情况及预后,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