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患者女,43岁。因右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12年,左颈肿块8个月于2006年1月8日入院,无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无家族史,入院检查:神志清楚,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心律不齐;右侧鼓膜向外膨胀,鼓室内樱桃红肿物影,  相似文献   
102.
众所周知,托马斯·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总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是实行专利制度以来获 得个人专利最多的人。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的座右 铭。可以说,爱迪生的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在他众多的发明中,爱迪生认为电灯最重要,但他最钟爱的是留  相似文献   
103.
鼻息肉以慢性嗜酸细胞性炎症为特征,常与鼻炎和哮喘合并存在。但在许多鼻息肉病例中未能发现变态反应病因,为探讨鼻息肉形成与变态反应的关系,进行该项分组对比研究。四组病例分别为:鼻息肉合并豚草过敏(PRW+)组,鼻息肉不合并豚草过敏(PRW-)组,无鼻息肉但有豚草过敏(NPRW+)组,无鼻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探讨蒙古沙鼠内侧橄榄耳蜗 (MOC)纤维在耳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耳蜗铺片技术对耳蜗不同部位MOC纤维和末梢的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MOC纤维末梢的粗细和分布密度依耳蜗的部位而异 ,以沙鼠耳蜗底回的远端和第二回最粗大且分布最密集 ,提示沙鼠MOC传出神经纤维和末梢的形态特征与耳蜗频率分析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阿米卡星(amikaein,Amk)诱导的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mk(450mg/kg·d×14d)损伤组和Amk加EGCG(50mg/kg·d×14d)保护组。各组动物均经深度麻醉后,半身灌注固定处死,取右侧耳蜗标本固定、脱钙、石蜡轴位包埋、轴位切片,近中轴位切片行iNOS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检测耳蜗SGN表达情况,并通过切片图像分析进行半定量处理比较。站杲对照组SGN胞浆及细胞核基本上不着色(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为111.04±3.15),损伤组SGN部分神经元胞浆内有棕黄色或黄色颗粒或斑片(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为90.32±5.26),保护组胞浆及细胞核无明显着色(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为109.35±4.89),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损伤组与对照组、损伤组与保护组之间的SGN iNOS染色平均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NOS参与Amk耳中毒时耳蜗螺旋神经元的氧化损伤。EGCG可以减弱Amk耳中毒时耳蜗螺旋神经元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Amk耳毒性。  相似文献   
107.
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重症鼻出血(附23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治疗重症鼻出血的价值。方法根据鼻出血部位及全身情况采用筛前动脉和俄颈外动脉结扎术治疗的23例重症鼻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病人手术后止血均成功,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随诊未再出血。结论颈外动脉或筛前动脉结扎术对于重症鼻出血有确切治疗效果,并发症较少,且方法较简单,无需特殊的治疗器械,是治疗重症鼻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8.
迷路内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迷路内的听神经瘤少见,诊断困难,常误诊为在非典型性M(?)ni(?)re病.高分辨CT和钆增强的MRI为早期诊断迷路内听神经瘤提供了可能性.早期发现,手术治疗效果较内听道听神经瘤好.  相似文献   
109.
炎性迷路开放与迷路瘘管填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炎性迷路开放即迷路瘘管 (LF)是指迷路骨壁破损 ,骨内膜直接与胆脂瘤病变接触 ,或骨内膜破损 ,内外淋巴液溢至中耳乳突腔〔1〕。内外淋巴系统受损可致感音神经性聋 ,LF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率为 2 6%~ 5 1 % 〔1〕。新近报道胆脂瘤中耳炎并发LF发生率为 4%~ 1 2 % 〔2〕。临床上对LF的处理存在分歧 ,Vartianen( 1 992 )认为瘘管表面的胆脂瘤基质 (matrix)不应剥除 ,以免并发迷路炎造成全聋 ;有人主张分期手术处理 ,Ⅰ期清除乳突病灶 ,保留瘘管表面的胆脂瘤基质 ,Ⅱ期处理瘘管〔3〕。鉴于胆脂瘤基质可产生胶…  相似文献   
110.
23例炎性迷路瘘管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炎性迷路瘘管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修复迷路瘘管23例的临床资料。均清除胆脂瘤基质及瘘管周围炎性病变,<2 mm的瘘管7例单用筋膜覆盖;2~3 mm的瘘管13例用小骨片填塞,外盖筋膜;>3 mm的3例瘘管用筋膜填塞瘘管两端骨管腔内,以骨片及筋膜填塞瘘管。结果:23例中,术后2例失访,余21例平均随访2.5年,19例干耳,17例眩晕消失;除术前2例全聋外,19例术后语频气导69.1 dB HL,骨导30.6 dB HL。结论:除瘘管试验外,术前岩骨轴位CT扫描有重要诊断价值。由于上下迷路之间的解剖屏障和炎性分隔,手术封闭迷路瘘管是可行的。手术成功关键是精湛的耳显微手术技巧,彻底清除病灶,可靠封闭或填塞瘘管,辅以抗炎及类固醇治疗,坚持术后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