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3.0 T TX磁共振成像(MRI)对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大鼠胰腺病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DMBA 2 mg/100 g植入60只雄性SD大鼠胰腺,术后2、4、6个月对存活的55只行腹部MRI(3.0 T TX)冠状位、横断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前10只正常大鼠的MRI比较,随后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2个月,MRI显示大鼠均出现胰腺形态不规则、腹水、肠管扩张现象;19只行病理检查呈现急、慢性胰腺炎改变。术后4个月,MRI显示33.3%(6/18)的大鼠出现胰腺囊肿,病理检查为胰腺假性囊肿,直径0.3~1.0 cm。术后6个月,38.9%(7/18)的大鼠出现胰腺假性囊肿,MRI表现为较长T1、长T2信号,结节中心低信号,增强扫描后不明显。1只可见胰腺部位肿瘤,直径约0.3 cm;MRI特点为稍长T1、长T2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中心呈更长T1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边缘可见较明显强化,病变内部无明显强化;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胰腺平滑肌肉瘤。结论使用3.0 T TX MRI可发现DMBA诱导的大鼠胰腺病损,可分辨直径≤0.5 cm的胰腺部囊肿及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及miR-18a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测定乳腺癌细胞中UCA1和miR-18a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8a和UCA1 3′UTR区域结合。在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中过表达UCA1或敲减miR-18a,在他莫昔芬耐药的LCC9和BT474细胞中敲减UCA1或过表达miR-18a,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他莫昔芬耐药的LCC2、LCC9和BT474细胞中,UCA1表达量显著高于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MCF-7细胞在0.1 μmol/L 他莫昔芬处理后,UCA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UCA1过表达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而UCA1 siRNA则显著降低了LCC9和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质粒对照+他莫昔芬组,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9.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29.0%,G1期细胞比例减少7.3%,S期细胞增加6.7%。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siRNA对照+他莫昔芬组,si-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54.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42.0%,G1期细胞比例增加9.0%,S期细胞减少6.2%。UCA1有一个miR-18a结合位点,敲减miR-18a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过表达miR-18a则显著降低了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抑制+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5.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33.0%,G1期细胞比例减少8.8%,S期细胞增加5.3%。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过表达+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47.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25.0%,G1期细胞比例增加13.3%,S期细胞减少7.9%。结论: UCA1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后腹腔镜行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的21例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结石残留,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170(85.5±27.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65.2±20.6) ml,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不仅能够代替传统开放手术,而且在一些特殊结石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灼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灼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7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电灼治疗,术后给予聚甲酚磺醛止血、抗感染。结果:手术时间1~10 min,出血量0~0.5 mL。随访3个月,一次性治愈74例(96.1%),显效3例(3.9%)。结论:电灼法联合聚甲酚磺醛治疗化脓性肉芽肿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16.
杨光  宋成君  任宇 《吉林医学》2010,31(8):1063-1063
目的:口内镜下鼻窦切割钻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对263例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全身麻醉插管经口内镜鼻窦切割钻下完整切除腺样体。结果:所有病例术中腺样体切除彻底,术后症状完全改善,随访者无一例复发。结论:经口内镜鼻窦切割系统治疗腺样体肥大并发症少、止血彻底、疗效佳,显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特拉唑嗪、非那雄胺及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lasia,BPH)的安全性。方法:应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关于该三种药物中任意两药对比或两药联用与单用对比,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文献。纳入与药物安全性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队列研究及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和病案分析。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或作定性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RCT/CCT及3篇其他类型临床研究。分析发现:特拉唑嗪比坦洛新更易引起头晕、头痛、血压降低、症状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的人数也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引起胃肠道不适、胸闷心慌、皮疹及皮肤瘙痒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拉唑嗪比非那雄胺更易引起头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在阳痿、性欲减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尚须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获得确切结论。坦洛新与非那雄胺不良反应比较仅1篇,结果表明坦洛新安全性优于非那雄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与单用的不良反应比较有2篇,结果不一致。结论:特拉唑嗪引起头晕、头痛、血压降低、症状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其它两种药物高。关于非那雄胺最易引起阳痿、性欲减退暂无足够证据。坦洛新引起不良反应最少,因不良反应停药和退出试验者也最少,提示其可接受性最佳。有研究显示两药联用的副作用高于单药,但现有的研究证据过少,无法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连蛋白1(FN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56)和预后不良组(n=2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和术后7 d血清CTGF、FN1水平、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残余尿量(RUV)、膀胱顺应性BC)],分析血清CTGF、FN1水平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术后7 d血清CTGF、FN1、PS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术前导尿比例、手术时间≥90 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比例和IPS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Qmax、MUCP、PVR、BC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7 d血清PSA水平与CTGF和FN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2,r=0.376,P<0.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鼻内窥镜下对上颌窦行双对孔手术在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杭州桐庐内窥镜尖端有限公司生产的鼻内窥镜及监视系统对4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并于下鼻道开窗,形成双对孔,使上颌窦得以充分引流。结果 术后随防访1~3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感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 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双对孔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在三阴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并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三阴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常规化疗±放疗+槐耳颗粒)、对照组(术后常规化疗±放疗),统计评价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a生存率及相关副作用,副作用评价标准采用WHO评价标准。结果:实验组、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26/32)、68.8%(22/32),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5%(4/32)、21.9%(7/32),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5.6%(5/32)、31.3%(10/32),P<0.05。二组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均为Ⅰ、Ⅱ度,实验组腹泻略增加但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中加用槐耳颗粒,改善了病人3a生存率,降低了复发及转移率,给三阴乳腺癌带来生存获益的趋势。本研究由于病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