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2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246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91篇
内科学   289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56篇
综合类   1334篇
预防医学   843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512篇
  2篇
中国医学   524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摘 要: 【目的】 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从Genbank筛选H7N9禽流感毒株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MEGE5.0?Bioedit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全国共报告45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19.96%,男女性别比约为2.25:1; 60岁以上(含6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76%;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报告病例较多;2013年4月前后和2014年1月至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进化树显示H7N9禽流感毒株分为美洲来源支和欧亚来源支,分离的时间地点越接近进化关系越近?自韩国2011年野鸟中分离的H7N9毒株的NA基因与中国2013年及2014年分离的H7N9毒株N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广东第一例人H7N9禽流感的NA基因与2013年5月分离自山东环境中的H7N9禽流感的NA基因及2013年4月来自浙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N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所有人感染H7N9毒株NA茎区69~73位缺失了QISNT序列?【结论】 老人及男性是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疫情高发期,病例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毒株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空间距离越短则进化关系越接近?广东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北方的候鸟迁徙所致,中国H7N9毒株NA片段可能来自韩国禽类携带的毒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及耐药性尚未发生变异?NA茎区69~73位缺失QISNT序列可能与该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02.
【摘要】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 )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和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4例PV患者资料,合成桥粒芯糖蛋白抗原肽段DG3(96 ~ 112)。体外用该肽段分别刺激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干扰素(IFN)-γ+ Th1细胞和白介素(IL)-4+ Th2细胞的数量,以及记忆性B细胞的数量。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Th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4例PV患者男女比例1.67 ∶ 1,平均年龄(56.59 ± 14.66)岁。5 × 105个PBMC中,PV患者特异性IFN-γ+ Th1细胞绝对数为420.18 ± 350.29,高于健康对照145.12 ± 8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V患者特异性IL-4+ Th2的细胞数(366.76 ± 192.44)与健康对照(335.88 ± 164.9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L-4+ Th2占总Th2细胞的百分率为37.03% ± 23.44%,特异性IFN-γ+ Th1细胞为23.62% ± 16.77%;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特异性IL-4+ Th2细胞的数量在治疗后(241.68 ± 160.60)较治疗前(452.82 ± 199.29)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8,P < 0.05)。特异性Th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Dsg3抗体滴度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均P > 0.05)。结论 抗原肽段DG3(96 ~ 112)含有被PV患者特异性Th细胞识别的致病性抗原表位;特异性IFN-γ+ Th1细胞和IL-4+ Th2细胞均在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异性IL-4+ Th2细胞在疾病活动中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03.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方法: 2012年3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Gill医生来华演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其中3例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7例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完成。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8~71岁,体重57~82 kg,ASA分级Ⅰ~Ⅲ级。术前均诊断为膀胱癌,拟施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扩大淋巴清扫+原位新膀胱手术。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麻醉诱导:除1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外,其余9例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芬太尼3 μg/kg静脉小壶注入, 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4 mg/kg、丙泊酚1~2 mg /kg,患者入睡后给予罗库溴胺0.6 mg/kg。困难气道患者给与咪达唑仑1 mg、芬太尼0.1 mg、丁卡因50 mg气道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之后给予异丙酚及罗库溴铵。连接Ohmeda麻醉机机械通气,吸入空气与氧气体积比1∶2混合气体,流量2 L/min,潮气量为6~12 mL/kg,呼吸频率为10~20 次/min,力图维持气道峰压<35 mmHg(1 mmHg=0.133 kPa), PETCO2 (呼气末CO2分压)<45 mmHg。麻醉维持:持续吸入0.6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 维持BIS值在40~60,术中间断按需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 mg/kg。手术体位为60°Trendelenburg(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头低、脚高+截石位)体位,双腿外展支起呈截石位。机器人系统位于两腿之间,支臂置于患者腹部上方。监测记录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数据、苏醒时间、出入量及术中并发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342.9±303.4) mL;与气管插管后比较头低足高位及气腹后气道峰压升高;呼气末CO2增高;平均动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pH降低;2例患者气腹后15 min,呼气末CO2分压超过50 mmHg,动脉血气PaCO2高于60 mmHg,调整呼吸参数过度通气无改善,降低气腹压力小于15 mmHg后得以改善;5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2例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给予碳酸氢钠后纠正;2例患者术中血钾超过5.5 mmol/L,给与葡萄糖酸钙和胰岛素处理改善;5例患者发生多发皮下气肿,其中1例多局限于胸腹部,1例从面部到脚均有明显握雪感,同时伴发高碳酸血症和体温下降;2例患者下肢小腿肿胀;1例不全肠梗阻行空肠减压术;苏醒时间为(94.2±35.6) min(40~150 min)。结论: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为临床新开展的手术,由于庞大的机器、长时间气腹和过度的头低位,易发生酸碱失衡和离子紊乱,给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90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免疫治疗的4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坏死率和CD3、CD4、CD8及CD16+CD56+NK细胞的比率进行测定;同时随访其预后。结果 43例成功妊娠至孕12周之后,5例患者在孕12周前流产,主动免疫治疗成功率89.6%(43/48)。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坏死率上升,CD3、CD4和CD16+CD56+NK亚群比率下降,CD8亚群比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治疗效果满意,CD8亚群的升高可能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905.
了解江苏省各生源地大一新生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现状及综合评价情况,为有针对性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24所高校11819名江苏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江苏省大一新生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76.81%;男生(74.57%)低于女生(78.62%)(x2=17.29,P相似文献   
906.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71例(83眼)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I组(血糖值〈9.0mmol/L),糖尿病Ⅱ组(血糖值≥9.0mmol/L)。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3组的角膜水平曲率均较术前增大(P〈0.001);垂直曲率均较术前减小(P〈0.001)。对照组与糖尿病I组术后3d~12个月,水平曲率差值逐渐在减小(P〈0.05)。糖尿病Ⅱ组术后3d~6个月,水平曲率差值逐渐减小(P〈0.05),术后6~12个月,差值无明显改变(t=0.292,P=0.774)。对照组与糖尿病Ⅱ组术后3d-12个月,垂直曲率差值逐渐减小(P〈0.05);糖尿病I组术后3d-6个月,垂直曲率差值逐渐在减小(P〈0.05),术后6~12个月,角膜曲率差值无明显改变(t=1.578,P=0.129)。结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患者术后各组水平曲率均增大而垂直曲率均减小,其增大和减小的程度均与血糖水平呈正比,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组的角膜曲率均趋向术前的水平改变,即伤口愈合的过程,该过程均在半年到1年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907.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内皮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首次PCI治疗后心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及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2个月予以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内皮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曲美他嗪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8.15%比83.33%,P=0.008)。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内皮功能和运动耐量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组的心绞痛发作平均次数[(2.91±1.25)次/月比(1.72±1.04)次/月]与持续时间[(2.06±1.08)h比(1.24±0.97)h]、硝酸甘油[(1.21±0.12)g比(0.84±0.11)g]的用量明显减少,内皮素-1[(50.44±7.43)ng/L比(41.08±6.02)ng/L]水平显著降低,ST段下移幅度[(0.16±0.05)mV比(0.13±0.05)mV]和时间[(18.64±6.41)min比(6.74±4.82)min]、T波倒置幅度[(0.18±0.04)mV比(0.09±0.05)mV]显著减少,左室射血分数[(54.18±8.25)%比(57.82±7.73)%]和6min步行距离[(512.74±86.66)m比(551.24±84.69)m]明显增加,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0.08±3.1)%比(11.79±3.24)%]、一氧化氮[(83.14±5.15)μmol/L比(116.22±6.54)μ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曲美他嗪对PCI术后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还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运动耐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08.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选取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DCS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6例(96.7%)治愈出院,其中DCS组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3例(10%);DCS组发生并发症6例(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50.0%)。DCS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PT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DCS理念应用于急诊外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可行的,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09.
目的重组表达艰难梭菌毒素A的C端结构域,制备针对艰难梭菌毒素A C端结构域的卵黄抗体。方法将优化合成的艰难梭菌毒素A的C端结构域DNA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b(+)上,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经高亲和镍离子树脂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凝血酶酶切后用高亲和镍离子树脂吸附多余多肽获得目的蛋白。检测目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用目的蛋白免疫产蛋鸡制备针对艰难梭菌毒素A受体结合区的鸡卵黄抗体,分离纯化鸡卵黄抗体并用ELISA测定卵黄抗体的效价。结果获得了优化的艰难梭菌毒素A受体结合区的基因片段,继而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毒素A C端结构域重组蛋白。免疫产蛋鸡后获得了效价1∶50 000的抗艰难梭菌毒素A的卵黄抗体。结论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艰难梭菌毒素A C端结构域重组蛋白,为建立艰难梭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并制备了针对艰难梭菌毒素蛋白A的卵黄抗体,可用于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10.
目的探讨改良耳内切口用于开放式乳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4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改良耳内切口第一切口从外耳道上壁“12点”处,弧形向后切开耳甲的内1/2至外耳道口外下方;第二切口与传统耳内切口相同。乳突切除术完成后,修剪耳甲-外耳道皮瓣并覆盖乳突腔,修剪与耳廓相连的耳甲软骨使之不暴露于外表。同期选择40耳患者行传统耳内切口术式及40耳患者行耳后切口术式分别作为对照。结果经6-36个月随访,与传统耳内切口相比,改良耳内切口术后干耳率明显提高(χ^2=6.49,P〈0.05);出血量和切口耗时无明显差异(t=1.95,P〉0.05;t=2.7,P〉0.05)。与耳后切口相比,改良耳内切口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耗时明显缩短(t=-9.08,P〈0.01;t=-10.14,P〈0.01),干耳率与耳后切口相同(100%)。结论改良耳内切口具有出血少、省时、易于行耳甲成形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