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180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菌,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虫螨为传播媒介。恙虫螨主要栖息于草丛、农作物和湿地处,通过叮咬人受染。临床特点是稽留高热泪盈眶、头痛、皮疹、焦痂与溃疡、淋巴结肿大。病程2~3周。血清学特异性诊断为外裴氏反应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效价≥160有意义。近年来我们沂蒙山区发病逐年增多,形成流行。1990年以来,我们收治恙虫病患者185例,均治愈出院落。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皮肤病的皮疹中,红斑、丘疹是最常见的皮疹。红斑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引起的,指压退色。红斑有炎症性红斑和非炎症性红斑。红斑往往伴有丘疹,丘疹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损害,俗称疙瘩,丘疹的颜色有正常皮色、红色、黑色等等,顶端出现小疱的叫丘疱疹。在大多数皮肤病中,都可以见到红斑丘疹,红斑丘疹可有发热,也有不伴有发热的。在临床上见到伴有发热的红斑丘疹时,应考虑哪些疾病?首先应考虑是否为病毒性疾病或细菌性疾病,然后再考虑是否为过敏性疾病。1病毒性疾病(1)人类疱疹病毒-6感染发病于儿童,突然高热,3~5日体温下降,伴有红色玫瑰…  相似文献   
3.
4.
密山市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93年5~6月间,我们对黑龙江省密山市进行了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并从当地啮齿动物体内分离出5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包括Gilliam、Karp和Kato3个抗原型.其毒力较强,LD(50)=10(6,5)/0.2ml腹腔。从而证实了黑龙江省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6.
山东省东南地区142例恙虫病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42例恙虫病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省东南地区的恙虫病患者在临床上具备焦痂、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四个特征;但临床表现比较轻缓,可能与该地区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毒力较弱有关。治疗以四环素、氯霉素为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鸡胚卵黄囊分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用传统的实验动物感染法分离立克次体同时,并尝试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分离立克次体。结果:用前者未分离出立克次体,而用后者分别从来自北京昌平县的中华革蜱和来自黑龙江省虎林县的嗜群血蜱中各分离到1株立克次体。经鉴定,这两株立克次体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结论:鸡胚卵黄囊培养法可以直接从现场节肢动物标本中分离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实验感染的恙螨体内立克次体的动态变化,通过人工腹腔接种而感染的恙螨成虫,恙虫病立克次体至少能在其体内生存360天和经卵传递4代;通过未食幼虫叮咬病小鼠而感染的恙螨,经饱蚴、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阶段,恙虫病立克次体检测均呈阳性,至少能在成虫期体内生存270天和经卵传递1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黑龙江逊克县边疆俄罗斯民族村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调查.方法 采集2017年4-6月418只活蜱样本,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3种不同目的 基因的特异性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结果 在所有蜱中共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核酸阳性样本93例,经SFGR 3种不同目的 基因测序对比确定所有样本均属于同一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且为日本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感染率为22.25%(93/418).其中在全沟硬蜱中检测阳性样本62例,感染率为21.68% (62/286);在嗜群血蜱中检测到阳性样本31例,感染率为23.48%(31/132).结论 Rickettsia japonica是该地区主要蜱携带病原体,并存在潜在威胁人类健康的风险,应加强对黑龙江逊克县边疆俄罗斯民族村地区媒介蜱的防治防控.  相似文献   
10.
 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被叮咬部位出现特异性焦痂和溃疡是该病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没有焦痂和溃疡的患者往往很难识别。本文报告1例54岁男性患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全身多个脏器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无特征性焦痂,且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效果不佳,给诊疗带来困难。病例标本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明确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换用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很快好转,最终痊愈出院。mNGS已被证明比传统培养方法更敏感,在早期诊断恙虫病方面优于传统临床方法,尤其是对于没有典型焦痂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