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8篇
  免费   1589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283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1203篇
内科学   6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106篇
综合类   2386篇
预防医学   987篇
药学   1330篇
  17篇
中国医学   2451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目的 基于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RNA表达,探索具有补肾填精壮骨之效的金刚丸治疗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通过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模型,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丸高剂量组、金刚丸中剂量组、金刚丸低剂量组、仙灵骨葆对照组、骨化三醇对照组。灌胃12周后,通过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镜下观察股骨头显微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ALP、实时定量RT-PCR检测骨组织Mst2、Lats1、Taz mRNA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微结构显著破坏、血清ALP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az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除金刚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骨微结构破坏均得到改善、血清ALP均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Taz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均以金刚丸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 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金刚丸可能通过下调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的机制,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3.
目的维生素D为一种重要的微量营养素,它主要参与了钙磷及骨代谢,而维生素D缺乏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为一种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已成为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济宁城市地区>50岁男性及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收集2016-10-01-2018-09-30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查体中心的健康人群查体资料,女212名,已为绝经,年龄<70岁;男286名,年龄50~70岁。以上人群均在济宁城市地区居住>10年,进行病史采集。采用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人群空腹血糖、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及甲状旁腺激素;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上述人群中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上述人群非优势侧挠骨远端1/3骨密度。结果济宁城市地区>50岁男性维生素D充足率及缺乏率分别为14.34%和50.70%;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充足率及缺乏率分别为9.91%和60.38%;>50岁男性血清25-(OH)D平均值为(21.34±7.12)ng/mL,高于绝经后女性的(19.87±6.31)ng/mL,t=9.465,P=0.008。济宁城市地区>50岁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41.26%和9.09%,绝经后女性分别为43.40%和38.68%;两组人群骨质疏松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6,P<0.001。结论济宁城市地区>50岁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人群血清25-(OH)D水平低,维生素D缺乏率高,骨质疏松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经济问题。运动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症。现就近年来有关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并指出了目前运动疗法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运动疗法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的止痛作用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同时观察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将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1喷/d,钙尔奇D31片/d,连续用药24周,在治疗4周和24周后进行疼痛评分,24周后复查骨密度,并分析未继续用药的原因。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能明显减轻骨质疏松性疼痛,继续治疗24周后疼痛继续缓解,并能明显改善骨密度.但同时发现患者用药依从性差,24周时仅三分之一患者继续用药,其最大原因是症状改善后嫌服药麻烦而自行停药。结论:鲑鱼降钙素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并能改善骨密度,但由于疗程长,以年计算,长期用药依从性差,选择每周1次或每年1次的用药方式或能提高依从性,扩大受益人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0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85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等。根据T值将这些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233例)、骨量减少组(101例)和骨量正常组(51例),比较三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随着骨密度的降低,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25(OH)D_3与骨密度呈现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骨折风险并及时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亚梅  李艳  刘玉槐 《吉林医学》2006,27(4):382-383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和合理护理的疗效。方法:对46例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即仰卧位,腰部垫高或垫枕头;同时给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降钙素、性激素和二磷酸盐类药物,钙和维生素D3),并进行合理的护理。结果:治疗2周后疼痛缓解,4周后疼痛明显减轻,8周后疼痛基本消失,12周后疼痛完全消失,骨折愈合。用QCT测腰2 ̄4(L2 ̄4)的骨密度(BMD)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L2 ̄4的BMD为(77.15±0.64)mg/cm3,治疗3个月后L2 ̄4的BMD为(78.14±1.25)mg/cm3。结论:对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必须进行综合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欧美已经成为深受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案,但在我国经皮椎体成形术此项治疗开展还不普及。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1%,已达到9000万,骨质疏松症正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估计将近24%的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将会在其一生中经历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不及时治疗的椎体骨折可以导致持续数月的功能障碍性疼痛、丧失劳动力和运动能力、甚至引起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然而,对于骨质和身体状况糟糕的老年患者而言,传统的外固定手术常常“望而却步”,药物治疗又常常毫无疗效,顽固的疼痛性椎体病变常常就意味着他们独立生活的结束。为此,在北京卫生局与北京市科委的资助下,北京天坛医院和世界一流神经外科中心美国JohnsHopkins医院的Murphy教授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此项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高龄妇女中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害为特征,骨折的危险性增加,危害健康。人类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特征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本质,实际上是人体与环境进行多种元素交换及不同元素在体内进行代谢的过程。现证实,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病生基础。微量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发病、病理及治疗密切相关。虽微量元素在骨组织的成分中含量甚微,却是人与动物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因子,在调节骨代谢和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