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早期拔管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60例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常规T管固定手术治疗;B组(30例)采用胆总管探查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手术治疗,B组术后第6、9、12天行腹部超声/CT检查了解窦道形成情况指导拔除T管。应用SPSS17.0对以上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术后T管拔除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术后胆漏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腹部超声/CT检查检测示:术后1周T管窦道壁的平均厚度为4~5 mm,且T管窦道基本形成,随着时间的增加窦道更加完整和清晰。B组30例患者中术后8 d拔管14例(46.7%),10 d拔管15例(50.0%),12 d拔管1例(3.3%),拔管后均未出现胆漏。B组术后T管胆汁引流总量和术后T管拔除时间分别为(2 105±460)ml和(10.0±2.0)d,明显少于A组的(3 742±660)ml和(17.0±3.0)d,(P=0.007);B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1.3±2.1)d和(19 145.8±1 035.4)元,明显少于A组的(18.5±2.5)d和(28 180.2±2 548.9)元,(P=0.006);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联合带蒂大网膜包绕T管的方法,不仅可以早期拔除T管,有效减少胆汁的流失和胆漏的发生,而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肾病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64例I吕A肾病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采用泼尼松标准疗程,同时给予CTX冲击治疗,总剂量为150mg/kg;并使用ACEI(巯甲丙脯酸或苯那普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归花屏风汤,治疗后12个月监测疗效及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归花屏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可明显缓解症状,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舌象识别效率与精准度,通过度量学习研究辅助医生识别舌象表征的方法。首先,收集舌诊图像111例,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设计一种基于度量学习的多分支舌象识别网络。深度学习网络被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共享权重层,采用基于度量学习的舌象特征编码损失函数,以获得精准的特征;后半部分针对中医舌象的分类分为4个舌象识别辅助分支,降低舌象识别难度,提升准确率。此外,构建多标签残差映射,增加类间距,减小类内距,提升最终识别的准确度。本文方法在舌象数据集的测试集上进行测试时获得84.8%的识别精度,表明多分支网络架构可以很好地降低舌象识别难度,特别是特征类别较多的舌形和苔质。同时,舌象特征编码损失函数可以有效地提取舌象特征;舌象多标签残差映射可以减少各类别之间的干扰,从而提升识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82例非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测,分别测量颈动脉血管内径、内一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大小形态,记录其数目,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 观察组82例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2例(87.8%).对照组斑块检出者16例(19.5%).观察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15例(18.29%),对照组颈动脉狭窄检出3例(3.67%),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有重要价值,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监测有重大意义,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冉超  罗庆林  侯瑶  张焱  沈霖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4,16(3):145-154,159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和网络药理学探析癃清胶囊抗尿路感染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取西医确诊为单纯性尿路感染,且中医辨证为下焦湿热证的女性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2组在均给予头孢克洛口服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口服癃清胶囊,对照组口服癃清胶囊模拟剂。治疗7d后,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总有效率及安全性指标。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癃清胶囊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尿路感染的相关靶点,筛选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 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通过DAVID 数据库进行KEGG 和GO 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尿急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单项症状消失时间均降低(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提高(P<0.05)。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等是癃清胶囊抗尿路感染的主要有效成分,SRC、PIK3R1、HSP90AA1等基因为其抗尿路感染的核心靶点,且主要富集在癌症相关通路、MAPK 等信号通路上。结论 癃清胶囊可能通过癌症相关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尿路感染作用,可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