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gawa等于1990年首次在活体大鼠显示了血氧浓度对脑血管显影的影响。奠定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实验基础。1991年Kwong小组和Ogawa小组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明尼苏达大学独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批人脑fMRI实验。从而揭开了脑功能研究历史的崭新一页。该项技术以脱氧血红蛋白为内源性对比剂,是一种完全不需要放射性核素和其他对比剂的非侵人性体层扫描成像技术。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可在同一个体反复测量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科学、心理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而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基础研究的积累。fMRI近年来也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神经科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项技术正逐渐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能力缺陷、沟通障碍和重复性刻板行为等[1].有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是ASD发病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研究提出环境因素占ASD发病风险的50%左右[2].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其核心症状主要包括社会交流和互动缺陷,以及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ASD核心症状的潜在原因可能为静息状态下存在异常的自主唤醒水平。自主唤醒水平可通过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来反映。目前研究显示ASD群体的EDA相比正常群体有所差异,并且利用EDA对ASD群体进行亚型划分有潜在的临床意义。EDA检测客观、简便易行,在ASD群体有一定应用优势。但EDA检测仍存一定局限性,目前研究方法尚不统一,结果异质性较高,未来仍需统一规范,并结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及现代脑功能检测技术进一步揭示ASD群体静息状态异常自主唤醒水平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机制。ASD的干预目前以非侵入式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为主要趋势,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EDA对ASD群体亚型划分的潜力可能有助于NIBS精准干预方案的制定。该文综述近10年静息状态EDA在ASD群体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ASD生物标志物和...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相关因素,预测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方法: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入院治疗。评估内容包括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MO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包括病史和检查在内的20余项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MOA0)和治疗前ADL(ADL0)分别为(18.77±12.78)个月和(58.71±3.22)分;治疗后运动能力(MOA1)和治疗后ADL(ADL1)分别提高到(27.34±14.26)个月和(74.86±3.02)分,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OA0与年龄、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合并吞咽障碍、弛缓性瘫痪、觉醒障碍等因素呈负相关,与痉挛性瘫痪、吸烟、发病后住院时间及ADL0等因素成正相关。影响MOA1预后的自变量包括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弛缓性瘫痪、患肢腱反射的程度等负性因素,以及MOA0、痉挛性瘫痪等正性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越轻,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运动能力恢复越快。伴有肌张力低下的弛缓性瘫痪是运动能力恢复的阻碍因素,而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的痉挛性瘫痪,由于重视了抗痉挛治疗,反而成为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制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应用于言语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为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由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项目组牵头制定,组成康复医学、神经科学、中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经多轮会议讨论,结合项目研发经验和循证医学方法学,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并评价证据质量,制订共识内容。结果:本共识聚焦于VR技术应用于言语功能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内容包含VR言语康复的应用对象范围、基于VR技术的言语康复内容要求、不良反应、康复流程以及临床应用推荐。结论:本共识为VR技术在言语功能康复领域提供了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指导,促进技术应用和临床实践的推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腔定位疗法(OPT)治疗脑卒中后流涎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流涎患者37例,根据入选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Bobath、Rood、运动再学习等疗法为主)、神经肌肉电刺激、冰刺激等。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OPT综合治疗。于入选前、治疗1周、2周及4周时分别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对2组患者流涎程度进行评定,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流涎程度较入选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流涎程度无明显改善(P&rt;0.05);治疗2周及4周后,2组患者流涎症状均较前一次评定结果明显改善(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94.74%和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则分别为5.88%、61.11%和61.11%,上述时间点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OPT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流涎症状,其疗效及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主性运动对小鼠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损伤的早期影响及其影响途径.方法 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2.5±2.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只.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制备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运动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12 d的自主性运动,对照组和模型组不进行运动.采用Y迷宫和旷场试验分别检测小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和情绪改变;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区胶质炎性反应.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小鼠短期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进臂正确率:52.60±1.46,65.50±2.78,t =4.111,P=0.003),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进臂正确率有显著提升(58.57±2.17,52.60±1.46,t=-2.385,P=0.04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深染的神经细胞比例(%)明显增加(5.11±0.57,2.52±0.52,t=-4.894,P=0.003).另外,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以及小胶质细胞数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分别下调17.86%(与对照组比值:0.99±0.13,1.17±0.10,t=2.455,P=0.036)和26.23%(与对照组比值:0.93±0.04,1.19 ±0.11,t =2.412,P=0.043).运动对小鼠的情绪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自主性运动能改善Aβ25-35小鼠海马胶质炎性反应,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从而改善Aβ25-35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经颅磁刺激下靶向肌肉之肌音信号用于检测运动诱发电位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系统辨识.方法 5名健康受试者参加测试实验,同步记录经颅磁刺激下受试者右侧拇短展肌的肌音与肌电信号,提取持续时间、幅值、峰峰值、区域、厚度以及潜伏期6种特征做对比分析;用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法辨识经颅磁刺激-肌音信号系统.结果 肌音和肌电信号...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老年康复问题逐渐显现。跌倒是导致老年人失能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老年人跌倒的概率及损伤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前庭神经通路在老年人跌倒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前庭神经通路对跌倒的影响、国内外最新防跌倒干预手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防跌倒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失语症(aphasia)是指由于获得性脑损伤导致的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表达和/或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大约1/3急性脑卒中存活者会有明显的语言或言语功能损害,其中30%—43%将长时间保留失语症状。失语症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需的帮助是非失语症者的两倍,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负担。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失语症治疗方法因此显得十分必要,而药物治疗无疑是关键的方向之一。近年来药物治疗失语症的报道多集中在多巴胺类、胆碱类和脑保护性药物的作用。尽管结果不很一致且尚存争议,但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拟从几种关键药物入手,介绍失语症药物治疗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