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12月行LC的26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59例,非急性结石胆囊炎9例。结果 2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另20例患者中转行开腹术。术后并发脑梗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41例(15.3%),均经处理后治愈,无胆管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但需重视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围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0年来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其中合并肝叶切除16例,总切除率为41.4%;未行切除患者采用各种引流30例(51.7%),探查术4例,占6.9%.切除组和引流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0.8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切除,术中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合理应用肝叶切除可提高根治率和生存期,对不能切除的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等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1月26例LC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LC术后再次手术患者中,胆漏15例,肝外胆管损伤5例,内脏损伤2例,腹腔出血4例,均再次行手术治愈,随访2~9年间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 LC术发生出血、胆漏、肝外胆管损伤、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几率较高,常需再次手术,因此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时中转开腹及及时正确处理,可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用电泳法将HRP导入大鼠下丘脑室旁核,标记神经元可见于端脑:外侧隔核、杏仁核群,终纹床核、海马和海马结构的下角。间脑:丘脑束旁核和连合核;下丘脑前区,视交叉上核,视上核、环状核、下丘脑背内核侧和腹内侧核,下丘脑后核,弓状核和乳头体核。脑干:中脑中央灰质和被盖背侧核,脑桥臂旁外侧核和内侧核,中缝核和蓝斑,延随的孤束核和外侧网状核。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改革中,坚持军政训练与专业训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普遍成才与鼓励“冒尖”、教学与科研及医疗、院内改革与开放办学五个统一,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军医大学基础教研室评价指标系统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研室是院校的基层单位,是教学科研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也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载体”。教研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发展速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开展教研室评价,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院校教育评价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应用系统论观点,运用专家评定法、教育评价量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目的旨在为医学院校评价基础教研室提供切实可行的指标系统及方法。一、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高等医药院校教学研究室工作条例》,遵循科学性、方向性、可比性、可测性和简易性的原则,拟定基础指标体系,寄送有关专家教授咨询。根据回收到的20份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扩大肝切除术治疗Ⅲ至Ⅳ期肝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Ⅲ~Ⅳ期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限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扩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及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肝切除术治疗Ⅲ至Ⅳ期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预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