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患者男,36岁。1995年5月10日住院。入院前1周始,无诱因右上腹隐痛,余无不适。后自觉右上腹有一包块,故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3cm×10cm大小肿物,触痛( ),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差,余(一)。辅助检查:B超 相似文献
2.
3.
目前,随着B超技术的发展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日渐提高,其中包括非肿瘤性与肿瘤性两种病变性质。本文收集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因各种原因而行胆囊切除的病例1302例,对其中106例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 ,6 4岁 ,因畏寒 ,发热 ,上腹部阵发性疼痛 ,并伴油腻感 6天 ,加重腹泻 5天 ,于 2 0 0 3年 3月入院。有喝酒、吸烟史。血WBC13.4× 10 9/ L ,N0 .86 ,L .14。B超肝右叶脓肿 ,伴积液。入院后 ,抽血及行肝脏穿刺做细菌培养 ,均分离出绿色气球菌。先后给予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替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细菌鉴定 :血液标本经增菌后及脓性分泌物分别接种血平板 ,35℃培养 2 4小时 ,血平板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的草绿色溶血小菌落 ,为 G+球菌 ,四联排列为主。生化反应 :氧化酶 (- ) ,动力 (- ) ,OF发酵型 ,葡萄糖、乳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胸腔置管间断引流联合灌注顺铂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间我科收治12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84例采用胸腔置管间断引流联合灌注顺铂的方法(A组)进行治疗,同期有38例患者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B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A组8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60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3%(75/84);B组38例治疗后,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7.9%(2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两组均无死亡,A组并发症率为11.9%,B组并发症率3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胸腔置管间断引流联合灌注顺铂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更好地掌握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病理特点,特别强调特殊染色和电镜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1例尸解病例,光镜仔细观察每个脏器的病理改变,结合特殊染色(Trinnis法)并辅以电镜观察肝、肾、脑组织中铜的沉积情况。结果:wilson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硬化和脑豆状核变性,铜染色和电镜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过剩的铜沉积于肝脏、脑、角膜等脏器引起一系列肝脏和神经系统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我们从1例肝脓肿患者的血液及肝脓性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绿色气球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我们从1例肝脓肿患者的血液及肝脓性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绿色气球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